民风民俗
  • 安溪:让人怀念的打粽子大战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安溪湖头的人们,会在端午节这天,在附近的一条兰溪上,用“打粽子大战”的有趣方式来纪念屈原。端午节这一天,兰溪两岸人潮涌动。当地民众带上自家的粽子,纷纷拿到溪岸上,准备祭江。   粽子大战开始了,整条兰溪锣鼓喧天,顿时人群里的呐喊声响彻了云霄。渡船篙手奋力地划起浆,向河中冲...

    查看详情
  • 新春忆旧俗

      人们将过春节称为“过新年”。年,既是时间单位,也是节日名称,是年与年之间的大节。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   春节为一年诸节之首,是一年中最具喜气的节日。旧时泉州关于年兜和春节的习俗亦十分隆重精彩。虽然现代人已经有了更新式的过年...

    查看详情
  • 冬至——“吃了冬节圆多一岁”

      按照泉州人传统的风俗习惯,每年的冬至(俗称冬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吃圆子,庆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并表示合家团圆,吉祥如意。这个世代相传的民间风俗也产生了一句泉州俗语,叫做“吃了冬节圆多一岁”。这句俗语的由来一说是认为“冬节小年兜”,吃了冬节圆像过年一样,象征性地长了一岁;还有一种说法...

    查看详情
  • 中秋节

      吃月饼和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民俗内容。中秋月饼除了作供品、食品外,还有其他功能,如风行在闽南的中秋节“卜状元饼”习俗。卜状元饼的时间一般在中秋节夜晚,夺得状元饼者,兴高彩烈,有的还放鞭炮庆祝,更添节日欢乐气氛。中秋节赏月,是一项极富诗情画意的民俗活动,古时祭月曾是十分严肃诚敬的,后来仪式简化...

    查看详情
  • 清明节

      清明节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为扫墓祭祖。清明节前后10天内为扫墓日期,外出人员一般都会回家过节。是日中午,各家各户要在厅堂祭祀祖先。泉州清明节的食俗是吃“润饼菜”和“清明粿”。清明节吃“润饼菜”和“清明粿”,当为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查看详情
  • 冬至

      每年农历十一月中旬,是冬至节,又称冬节。“冬节丸”是泉州人的冬至应节食品。在搓冬节丸的同时,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样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查看详情
  • 七夕

      七夕中午,敬祀七娘妈,旧时人们要备瓜果菜肴七盘,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盏七个,筷子七双,小型纸桥七乘,共庆“七娘妈生”。泉州人把七娘妈奉为护佑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女神。新生婴儿在第一个“七夕”拜七娘妈为“契母”(即干妈),称“新契”,至16岁才解除契约,称“洗契”,其时都要举行一定...

    查看详情
  • 春节

      春节为一年诸节之首,是一年之中最具喜气氛围的节日。此日子正之时(零点)一到,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供品,燃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是时爆竹喧天,家家户户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近年来,城区禁止燃放爆竹)。清晨,全家人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

    查看详情
  • 元宵节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是“元宵丸”,此食俗始于宋代。是日以元宵九汤供祀祖先、神明,谓之祭春,并作家人早餐。元宵节吃元宵丸,取其圆形,寓有全家人团圆、吉利、美满之意。把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的是“闹花灯”和迎神赛会的活动,泉州灯俗自唐初建城后即由中原传入,及至南宋,灯烛之盛,已闻名全国。新中国成立...

    查看详情
  • 端午节

      泉州人习惯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 端午节系列民俗活动,其本来的主题是驱邪除祟,祈福求安。除了吃粽子之外,一般都有组织赛龙舟活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