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
  • 福船制造技艺

      远古时期的泉州为古越族人的居住地。西周时为八闽之地,春秋战国时为越国的疆土,秦时归闽中郡。此后,又隶属于闽越国、南部都尉、建安郡、晋安郡、晋平郡等。南朝梁时,晋江流域才第一次单独设郡,称为南安郡,郡治在今南安丰州。唐嗣圣元年(684年),这一地区改称武荣州,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易名为泉州。...

    查看详情
  • 永春顺德堂老醋酿制技艺

      永春顺德堂老醋历史悠久,创始于959年。顺德堂老醋酿制技艺是在永春传统酿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永春县志》记载:“早在北宋初期,永春民间就盛行陈酿老醋。”顺德堂老醋创始人颜仁贵便是酿醋作坊之一,他沿用了祖传的酿醋技艺和秘方,潜心研究、大胆实践,终于研制出颜氏老醋新方,声明远扬。明成化年间(146...

    查看详情
  • 源和堂蜜饯制作技艺

      源和堂是福建老字号,并获省上报“中华老字号”,源和堂商标评为省著名商标,全国优秀商标。   源和堂蜜饯制作技艺创始于1916年,庄杰赶、庄杰茂两兄弟开设一家水果摊,为防止销售余下的水果烂掉,用食盐腌渍,再晒干制成咸、酸干果。而后进一步研发,加糖、各种药材而制成咸、酸、甜俱全的李咸饼、七珍梅等产品...

    查看详情
  • 泉州春生堂酿酒技艺

      春生堂荣获国家商务部“中华老字号”称号。宋代,泉州民间已有酿酒。据乾隆《泉州府志》十九卷“物产”记载:“泉中常饮,唯醇酒,即宋之醇酹及今老酝,其酿法极多名果佳花皆供酉曹,最胜者为金蒲五月春。《泉州市志》也载:清代,安溪人在泉州花桥宫开“如春酒店”用上等糯米和清纯泉水酿造“如春老酒”,为泉州名...

    查看详情
  • 泉州(杨氏)锡雕技艺

      泉州锡雕技艺主要分布于泉州、台湾等地。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泉州古为闽越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锡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据《鲤城区志》卷五记:“……唐代,鲤城的手工业生产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宋代,进...

    查看详情
  • 泉州金苍绣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之一。据史料记载,刺绣的起源可追溯到虞舜时期。泉州绣品古称刺桐绣,明清以来流行于闽台两地的宗教绣品,采用的是刺桐绣的一种特长刺绣技艺金苍绣。金苍绣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罗缎的底...

    查看详情
  • 安溪成珍桔红糕制作技艺

      老字号“成珍桔红糕”,是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一种伴茶糕点,选用上等糯米、花生油、白糖、鸡蛋、熟米粉等配料,经精心加工而成,手艺独特。成品颜色润泽如玉,柔软细嫩,冰甜爽口,营养丰富,老少咸宜。而且保质期长,因而深受大众喜爱,传遍东南亚各地,成为港、澳、台胞及旅外侨胞回乡时的必购品。   清以前...

    查看详情
  • 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

      洛江区罗溪的十音铜锣打制为民间手工技艺类项目,在全国可称得上是绝无仅有。十音铜锣分别由10个内径8公分、外径11公分、厚度约1毫米的帽型铜锣组成,他们按一定的要求排列,用琵琶线穿挂在一个特制的架子上。演奏时,左手拿着特制的十音铜锣架、右手拿小橄榄锤敲打;也可将特制的十音铜锣架平架腰身,悬空部分用绳...

    查看详情
  • 安溪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明代,棉花已成为安溪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安溪妇女善于织布,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名牌产品有红边布、皱布、斜纹布等。随着种棉、织布的兴起,乡镇中染布的作坊也应运而生。安溪蓝印花布作为棉布的一种加工工艺,其形成、发展与植棉、织布业的发达是分不开的。当时安溪农村中,大都设...

    查看详情
  • 安海庐山国佛雕技艺

    晋江安海镇的庐山国佛处祖铺,是享誉闽南的佛雕艺术世家。清雍正元年(1723)邱教贤科举不第,转向佛像雕刻的领域进行新的求索,终于磨砺出一把艺术的宝刀,在佛工界声誉鹊起。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把雕像庄严的神采风姿和面谱特色,归纳为36种基本的类型,遂成为善男信女供奉圣像首选的老字号。   清嘉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