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成珍桔红糕”,是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一种伴茶糕点,选用上等糯米、花生油、白糖、鸡蛋、熟米粉等配料,经精心加工而成,手艺独特。成品颜色润泽如玉,柔软细嫩,冰甜爽口,营养丰富,老少咸宜。而且保质期长,因而深受大众喜爱,传遍东南亚各地,成为港、澳、台胞及旅外侨胞回乡时的必购品。
清以前,官桥一带民间,逢节日喜庆,制作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糕点。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官桥赤岭林光武善作此糕点,因钦差陈万策奉旨到安溪赈灾而有机会让雍正帝品尝并赐名桔红糕。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林光武嗣孙林维扁精心加以改进,形成一套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其流程包括研磨、配制、切块三个部分。
一、研磨工艺
挑选优质糯米,放入25-50摄氏度温水(水温视季节气候而定)里浸泡5-10小时,洗净,每次约30克糯米,伴水放进石磨眼,慢速推动石磨研磨成糯米浆,把糯米浆放进布袋里,滤出多余的水,使其变成干湿适度的糯米浆团。
二、配制工艺
把糯米浆团加入一定比例的花生油,翻拌均匀,放进蒸笼里蒸熟,倒入瓷壶(一种特制的大瓷盆)中。白砂糖加鸡蛋(抽白砂糖的杂质)煮至寸丝,按白糖、糯米1/1.3的比例,把糖浆分3-4次倒入瓷壶中,与煮熟的糯米浆充分拌揉,冷却至30摄氏度后,让其自然冷却。
三、切块工艺
第二天,把调制好的糕桔红糕团,按规格要求,先切成片、后分条状,再切成小方块,最后均匀地撒上一层经100目绢筛筛过的熟米粉,即为成品。
成珍桔红糕传统手工技艺的形成,为人类美食库增添了一种不可多得的食品,传承至今,已逾百年。2000年9月,成珍桔红糕及系列食品获泉州市首届国际互联网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在安溪重大茶文化交流会、铁观音神州行等大型茶事活动中,桔红糕及系列食品被指定为唯一的品茗好伴侣。并多次伴随安溪铁观音进入人民大会堂作为佐茶佳品。2007年3月,“成珍”被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第一批认定为“福建老字号”。2007年5月,福建海峡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到安溪拍摄《福建行.两岸情》系列专题片,成珍桔红糕成为其中一个专题,并采访第四代传人林国基先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