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泉州古船模制作技艺
峰尾古船模制作工艺源于明代闽泉黄氏造船世家,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随黄氏入闽传入泉港区峰尾镇,依据黄氏传统造船工艺,将各种渔航、商运船型按比例缩小,经手工精雕细刻制成各种船模,传统构思设计的独具匠心,选料、做工十分精细,船具配置古色古香,具有独特、突出的地方文化特色。其代表作有“黑舟皮...
查看详情 -
泥金线画制作技艺
在宋、明、清时期,闽南、粤东、台湾等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民间传统泥金线画应运而生,大多绘于“眠床”黑朵漆画和宫庙横梁、楣板、门神之上。但我经多次查访晋江市、泉州市的博物馆,发现保留的文献极少,收获甚微。1985年我应邀参加漳州龙海的青礁东宫(保生大帝主宫)复修工程,发现不少横梁中留有沉旧的泥金...
查看详情 -
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清雍正、乾隆年间,因茶质特异,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而得名铁观音。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是我国所有茶类中最高超、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安溪茶农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结合安溪的实际,发明了一套“...
查看详情 -
德化瓷烧制技艺
德化县我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中国十大主要陶瓷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德化瓷雕塑始于宋代至今从未间断,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一种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
查看详情 -
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术
宋元时期,中国的远洋木帆船备受各国商人、使节的青睐,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帆船所具有的安全性。此种安全性来源于中国帆船中一种独特结构——水密隔舱——的采用。所谓水密隔舱,就是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的,彼此独立且不透水的一个个舱区。 古代泉州素以发达的造船业著称。清嘉庆年间蔡永蒹所撰《西山杂志·王...
查看详情 -
永春纸织画
宋元时期,中国的远洋木帆船备受各国商人、使节的青睐,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帆船所具有的安全性。此种安全性来源于中国帆船中一种独特结构——水密隔舱——的采用。所谓水密隔舱,就是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的,彼此独立且不透水的一个个舱区。 古代泉州素以发达的造船业著称。清嘉庆年间蔡永蒹所撰《西山杂志·王...
查看详情 -
德化瓷器
德化系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瓷器烧制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始德化瓷器就远销世界各国,明代则是德化瓷器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白”、“国际瓷坛的明珠”的德化“象牙白瓷”就是这个时期创制的,建国后易名为“建白瓷”。其瓷质细腻滋润,色泽柔和洁白,微呈乳黄色,宛如象牙。明代瓷雕艺术巨匠何朝...
查看详情 -
永春纸织画
永春纸织画始于盛唐,已有1400多年历史。宋代时纸织画远销南洋名埠,成为富贵人家的柜中珍品。据史料记载,康熙、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纸织画,一度为朝廷贡品,宫廷里时有挂屏。现在,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清乾隆年间的纸织瑰宝——清高宗御制诗十二扇屏风。 永春纸织画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构思、...
查看详情 -
永春漆篮
永春漆篮是竹胚漆器,黑底红格金边,古香古色,辉煌而庄重,是泉州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早在明代就为人所爱,是闽南人办喜事随伴的妆扮礼品。永春漆篮分盛篮、格篮、扁篮、漆篮四大类,大小品种一百多种。它以浓厚的地方特色而深受海外侨胞的喜爱。
查看详情 -
惠安石雕
惠安为泉州十二个县市区之一。惠安素称“石雕之乡”,其石雕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千年以上。唐末王潮陵墓的石雕群、北宋洛阳桥的石雕群、南宋泉州开元寺内的东西塔,以及明初的崇武古城均是不朽的惠安石雕杰作,流传古今。 惠安石雕雕工精细,技艺精湛,名匠辈出。当今的惠安石雕艺术推陈出新,采用圆雕、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