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传承
  • 一县一桌菜
泉州台商投资区“郑和家宴”
文章来源: 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 2024-11-29 14:26

海丝艺术公园 (陈凤阳 摄)

  【泉州美食·一县一桌菜】

  泉州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从山陵到田间,从田间到海滩,从海滩再到深海,在多元化的泉州美食大家族里,鲜明的闽南谱系中又能品味出个中特色。

  南渡士族带来的魏晋古风、肥沃的晋江两岸水土馈赠的丰饶物产、世代“海丝”情缘传递回来的异域风味,共同构成了泉州独特的饮食滋味,五味杂陈却又自成一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县一桌菜,唤醒泉州风土味道的动人传说,搭建美食与人文之间的互动桥梁,对泉州美食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而言,寓意深远。

  【泉州台商投资区“郑和家宴”】

  泉州网11月29日讯(融媒体记者郭芳蓉 通讯员林银锋 文/图(除署名外))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美食家。明永乐十五年(1417),郑和奉旨第五次下西洋途中,带领官员乘船到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乡,拜访百崎郭氏回族肇基始祖长老郭仲远。郭仲远携众儿孙在百崎渡口凉亭,按照郭氏回族最高礼仪恭候钦差大驾,并促膝长谈。百崎回族群众为纪念郑和此次来访,将此凉亭称为“接官亭”。

  永乐二十年(1422),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返回时途经泉州,再度拜访郭仲远,共叙兄弟情谊。当时,郭仲远的五子郭仕昭奉例造列军伍,在玄钟郑指挥麾下当贴身护卫,与郑指挥的千金郑馥互生情愫,私订终身。被郑指挥发现后,郭仕昭逃回家乡,郑指挥即令手下追拿问罪。郑和得知此事后,为老友郭仲远解忧,施计促成郑指挥答应这门亲事,并在接官亭担任主婚人,以主人的身份举办家宴隆重宴请四方宾客。

  其间,为了帮助百崎回族群众抵御海水侵袭和改善生活环境而修建的海堤、渠道,也被称为“郑和堤”“郑和渠”。所以,“郑和家宴”不仅仅是一桌家宴美食,还诉说着一段“接官送嫁”的历史佳话,体现了郑和与百崎回族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进一步反映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接官亭所处的泉州台商投资区依山傍海,沿江拥湖,向海而生。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出百崎小章鱼、百崎蛏、洛阳江子鱼、洛阳桥海蛎、獭窟红膏蟳等优质食材,为家宴款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600多年历史的演变,“郑和家宴”不断融合创新,造就了一桌别具风味的江海珍馐。

【菜单】

餐前小点

◆台湾水果拼盘

◆传统非遗小吃

◆石花膏蜂蜜水

主菜

◆莱菔珍丸

(油炸獭窟鱼签拼蒸肉丸)

◆海味凝香

(鸭蛋控百崎蛏汤)

◆墨舞玉盘

(阿浓手作章鱼)

◆长风破浪

(干煎张坂獭窟红膏蟳)

◆物华天宝

(至味牛杂汤)

◆赏鲜鳗妙

(葱姜焖海鳗)

◆蹄花锦绣

(鱼干焖猪脚)

◆浓情厚意

(阿浓招牌鳗鳔苦螺汤)

◆年年有盈

(炣洛阳江子鱼)

◆天下同欢

(东园八宝饭)

◆时清海润

(白肚鮸鱼汤)

◆知味闽风

(古桥海蛎煎)

◆江波湖光

(清蒸江海鲈鱼)

◆烟火温情

(菜签大肠汤)

◆踏雪清韵

(鱼签阿芙佳朵)

油炸獭窟鱼签拼蒸肉丸

  油炸獭窟鱼签拼蒸肉丸 莱菔珍丸 故乡风物


  张坂镇浮山村獭窟人自古以海为田、以海资食,岛民业船,从唐代开始。獭窟岛渔民每逢年关,便陆续从海上归来准备过年,各色海鲜新鲜可口,然而因交通不便,海产品时有丰收,只能加工成咸鱼或鱼干。为便于保存,渔民便将鲜鱼制成鱼签,可保存一年,出海捕鱼时也可作为干粮带到船上吃。如今,这里的渔业依然兴旺发达,鱼签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獭窟鱼签制作技艺更是入选了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荣登《福建地理标志传说》。

  鱼签也是众多游子魂牵梦萦的故乡风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出现许多制作和销售鱼签的专业户,消费者遍及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逢年过节,鱼签更是许多人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之一。

  肉丸,是闽南地区一道特色小吃,也是泉州台商投资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必做的餐品。这道菜巧妙地将炸鱼签和肉丸相结合,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口感和味道,给人以独特的美食体验。

  主要材料:鳗鱼和当地称作“狗母鱼”的鲜杂鱼、猪肉。

  地道做法:鱼签制作时需去掉鱼的头、尾和内脏,洗净后将纯鱼肉剁碎成泥浆状,现在多采用机器碾磨。接着按一斤纯鱼肉配半斤地瓜粉和适当的食盐、味精,掺水搅拌均匀。碾到一定厚度,装到垫着纱布、有漏洞的铝盘上,放入锅中蒸熟,晾干后切成薄片,放于竹筛里或石板上晒干,便成为鱼签,进行油炸。肉丸需精选优质猪肉,剁碎后佐以地瓜粉、萝卜丝,手工搓制成肉丸。最后将两道菜拼盘即可。

鸭蛋控百崎蛏汤

  鸭蛋控百崎蛏汤 海味凝香 经典佳肴

  百崎乡的海蛏养殖历史源远流长。养殖区位于洛阳江出海口,该水域位于咸淡水交汇处,地理条件独特,为海蛏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使得这里出产的海蛏品质极佳。其中夏季的海蛏最为肥美、口感鲜脆,被誉为“百崎蛏”。据传说,郑和特别喜食海蛏,为这道美食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当地渔民充分利用这一特产,将蛏与鸭蛋、嫩豆腐等食材巧妙搭配,制作出这道香气诱人、层次感丰富的鸭蛋控蛏汤,成为当地餐桌上的一道经典佳肴。

  主要材料:百崎乡海蛏、鸭蛋、嫩豆腐。

  地道做法:海蛏洗净后焯水,剥壳取肉,以保证其鲜美完整。鸭蛋充分打散,与蛏肉及碎嫩豆腐混合,从而增加食用时的层次感。烹制时,食材在锅中翻滚,相互融合,形成一整饼的鸭蛋控汤。

干煎张坂獭窟红膏蟳

  干煎张坂獭窟红膏蟳 长风破浪 独占鳌头


  张坂镇浮山村又名獭窟,其特有的水质环境孕育出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肉质饱满、味道鲜美的红膏蟳。在当地的饮食文化中,红膏蟳一直是备受推崇的珍贵食材。相传在古代,红膏蟳曾是宫廷贡品,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品尝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膏蟳逐渐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备受食客喜爱。

  主要材料:红膏蟳、生姜。

  地道做法:先用生姜封住红膏蟳蟳肉,而后进行干煎处理。在煎制的过程中,姜味恰到好处地去除了腥味,增添了独特的风味;蟳肉则充分吸收了姜的香气,更加鲜美。煎熟后蟹壳变得金黄酥脆,蟳肉鲜嫩多汁、口感极佳,令众多食客陶醉。

东园八宝饭

  东园八宝饭 天下同欢 团圆幸福


  作为一道承载着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地域特色的美食杰作,东园八宝饭凝聚了大海与土地的慷慨馈赠,是当地人民对自然物产巧妙运用、精心制作的结晶。过去,东园八宝饭通常是在重要的节日或庆典时才会制作,寓意着团圆、幸福和丰收。其精心挑选东园特产的多种海鲜,如鲜嫩的虾仁、饱满的蛤蜊等,再搭配醇厚的香菇和软糯的糯米。蒸熟后的八宝饭,糯米粒粒分明、富有嚼劲,海鲜的鲜美、香菇的浓郁与糯米的香甜相互交融,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多重口感在舌尖交织,仿佛是一场味蕾的狂欢。

  主要材料:虾仁、蛤蜊等海鲜,香菇、糯米。

  地道做法:先用葱头油炒制食材,激发出食材的香气,然后蒸熟。

菜签大肠汤

  菜签大肠汤 烟火温情 延续温暖


  作为当地特色汤品中的瑰宝,菜签大肠汤蕴含着独特的魅力。萝卜经过切丝和晾晒制成菜签的做法,是当地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保存食材的智慧结晶。以往冬季蔬菜匮乏时,菜签便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与各种食材搭配,制作出许多美味可口的菜肴。而菜签与大肠的搭配,则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人们口味的筛选,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汤品。再加入精选的三层肉、当归等食材炖煮,这道汤品更加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成为当地人心中一种温暖而亲切的“家乡味道”。

  主要材料:萝卜、大肠。

  地道做法:萝卜经过切丝和晾晒制成菜签,与大肠搭配,再加入精选的三层肉、当归等食材炖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