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导航
  • 寻味泉州
“泉”味道|这款传统小吃,竟有惊心动魄的争海故事
发布时间: 2024-12-11 08:46

  “油香”作为伊斯兰传统美食,与百崎回族有深厚的渊源。每逢佳节庆典、红白喜事及祭祀祖先,回民们都会煎炸“油香”,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传统的传承。此外,“油香”还常用作礼品,传递亲情与友情。

  追溯至明嘉靖年间,百崎郭氏回民以滩涂养殖为生。然而,一片原本属于他们的海地却被外人霸占,这片海地是百崎开基祖郭仲远为子孙购置的产业,早在永乐年间就已归百崎回民所有,且有明确的字契和海域图册为证。面对不公,百崎回民愤怒不已,决定向泉州府申诉。但知府却因私受贿赂而偏袒霸占者,导致百崎回民败诉。

  在困境中,回民们想起了惠安籍清官张岳,他以除暴安良、抑强扶弱著称,深受民众爱戴。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将冤情禀告张岳,才能为百崎回民讨回公道。于是,他们推举郭子佩进京求助张公。出发前,村民们纷纷制作“油香”,祈求保佑郭子佩一路平安,并让他携带“油香”,以便沿途充饥。 

  值得一提的是,郭子佩之妻黄氏在制作“油香”时别出心裁,她在面粉中加入掺糖的花生碎末,使得“油香”口感更加丰富多样。这一创新不仅让郭子佩在旅途中品尝到了美味,也为后来“油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郭子佩进京后,将霸占百崎海域的事情以及泉州知府贪赃枉法的行径详细地向张岳禀报。张岳听后深感义愤,决定为百崎回民伸张正义。他巧妙地运用策略,最终帮助百崎回民夺回了海涂管辖权。

  为了庆祝争海成功,百崎回民纷纷效仿黄氏的做法,制作包着花生碎末的“油香”来祭祀祖先。随着时间推移,“油香”的制作越来越精细,味道也越来越讲究,成为百崎回民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之一。

  制作流程

  选择颗粒饱满的花生,去壳后用文火炒熟,然后脱膜捣碎,再拌上白砂糖与蒜蓉。

  外皮的原料要选取精制的面粉,掺进适量的花生油和水,反复地搓揉成条状,再用刀切成小块,用擀面杖碾压成圆圆的薄片。

  包制时或用两张薄片包成满月状,或用一张薄片包成月牙状。

  为了防止在油炸过程中馅料外露,包制时应使用拇指和食指边卷边捏薄片的粘贴处,使其形成卷云状,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既牢固又不易爆裂。

  包成卷云状的样子,放入蒸笼中,以免粘连,也可以放在竹筐中。

  下锅油炸至金黄色即可。

  油炸后不但外形美观,剔透玲珑,而且香甜浓烈,酥脆可口,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回族特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