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 苦寨坑窑遗址

      苦寨坑窑址海拔高度约674米,2007年普查发现,2015—2016年进行考古发掘。窑址为西北东南走向,分布范围约35000平方米,年代距今3400—3700多年,即夏代中晚期至商代中期。有窑炉、作坊遗迹。由于自然、人为因素,形成了8个文化堆积层,部分互有叠压,山坡下部地层堆积较厚,近山顶处较薄,发掘总面积约350平方米。...

    查看详情
  • 魁星岩摩崖造像

      魁星岩摩崖造像,又称魁星岩西方三圣造像,旧称詹岩,后因乡人中进士,改魁星岩。南宋时依天然巨崖雕佛龛,龛内高浮雕三尊并列的立像,中为阿弥陀佛,左为大势至菩萨,右为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头螺髻,面相方圆丰润,额饰毫相,大耳贴面,弯眉直鼻,双眼微睁,口含微笑,身披袈裟,袒胸裸右臂,下着裙,跣足立于仰...

    查看详情
  • 永春福兴堂

      永春福兴堂,由爱国商人李武宗、李武庸兄弟建于1943 年。它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538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系二进悬山式土木砖石结构,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平面呈长方形,面阔50.3米,进深31.1米,共有22间房间,6间厅堂,5个天井,一个广庭,呈左右对称结构。   福兴堂规模宏大,规制完整。集多元...

    查看详情
  • 永春文庙

      永春文庙也称孔庙、学宫,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原址位于东岳桥西,历经宋、元、明7次迁址,32次重建、增修和扩建,明嘉靖四十四年(1556)后迁今址。清雍正十二年(1734)永春升为直隶州,永春文庙成为州文庙。乾隆五十年(1785)达到最大规模,试院可以容纳近2000名考生,是当时永春州境内规模最大...

    查看详情
  • 安溪土楼

      西坪镇是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境内有铁观音发源地(母树)古遗址,有多处涉茶古民居群和以映宝楼、聚斯楼、泰山楼为代表的涉茶古建筑。安溪土楼又称西坪土楼,由映宝楼、聚斯楼、泰山楼三座土楼组成,始建于明清时期,建筑布局有序,错落有致,与南靖、永定的闽西客家土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其外观呈方形结...

    查看详情
  • 百崎郭氏墓群

      百崎郭氏墓群系百崎回族乡郭氏的一至五世祖墓,包括下埭村龙头山的百崎郭氏开基祖郭仲远(1348—1422)及其妻陈氏墓、三世祖郭孟伟及其妻黄氏墓,里春村“鸟墓树”的二世祖郭仕源(1373—1407)及其妻陈氏墓、三世祖郭邦永及其妻李氏和曾氏墓、四世祖郭益钦(1424—1504)及其妻王氏和李氏墓、五世祖郭续源(1455—...

    查看详情
  • 观山李氏民居

      观山李氏民居是著名的爱国华侨李功藏及其儿子李成器于清至民国期间回乡兴建的,由功藏厝、番仔楼、成器厝等3座建筑组合而成。观山李氏民居内砖木石无一不雕,雕饰精美繁复,建筑类型、雕饰融入南洋风格,形成“中西合璧”的风格,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红砖民居成熟的建筑、雕刻、文化艺术,而且反映了南洋文化与闽南...

    查看详情
  • 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由洪光乘、洪开泰父子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占地数10亩,整体保存较好,总建筑面积551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现存13座大厝和2口清代水井,主体建筑为规模不等的三开间、五开间一进或二进大厝。院落带有单侧或双侧护厝,屋面为燕尾硬山、悬山式,屋架以穿斗式为主,局部有抬梁结构。建...

    查看详情
  • 南安桃源宫陀罗尼经幢

      南安桃源宫陀罗尼经幢,建于北宋天圣三年(1025),为南安葛门陈二十二娘追荐其夫而建。经幢为花岗岩石构筑,通高7米,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南安桃源宫陀罗尼经幢通过石与石的交接处凿榫对卯,嵌合连贯,使各块岩石之间相互牵制,石缝间的空隙灌注铁水和糯米浆,使之更加坚固稳定。基座端庄稳重,幢身秀丽...

    查看详情
  • 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

      明初刘氏先祖由莆田迁居土坑,明清时期土坑刘氏起于海耕,发展于海上贸易,逐渐衍成望族。当时土坑村居民从以海商、海运为主,发展到开当铺、药铺、布店、杉行等。从明永乐年间至清乾隆年间,刘氏子孙以刘氏祖祠为中心共建60多座古厝,形成南北两片四横五纵、错落排列、布局规整有序的海港街市格局的泉港土坑村古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