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
来源:市文旅局 2023-11-30 11:50 阅读人数:1

  明初刘氏先祖由莆田迁居土坑,明清时期土坑刘氏起于海耕,发展于海上贸易,逐渐衍成望族。当时土坑村居民从以海商、海运为主,发展到开当铺、药铺、布店、杉行等。从明永乐年间至清乾隆年间,刘氏子孙以刘氏祖祠为中心共建60多座古厝,形成南北两片四横五纵、错落排列、布局规整有序的海港街市格局的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

  土坑村内现存有古民居27座,大多为清代所建,保存较好的古大厝有20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有:百万大厝、施布当铺、肇元进士第、长春药铺(建连府第)、万捷十三行、绣花楼、来铺当铺、建珍大厝等8栋古建筑,均由刘氏家族建于清朝中期,总占地面积约36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329平方米,为刘氏海商经商、居住之所。

  泉港土坑古建筑群是由当地海商刘氏家族连续修建而成,是同一家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功能建筑组合、集中规划建设的极佳范例,成为土坑刘氏家族成功经营海洋贸易的历史见证,也成为这一时期泉州海商文化的典型代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