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传承
  • 传统食材
脆香四溢,一口咬下的古早味回忆
文章来源: 德化政协、德化县政府办、泉州晚报社、泉州政务 发布时间: 2024-10-26 16:04
  从清代起,德化赤水米粿就有很高的声誉,可以蒸完就吃、炒着吃,还能煎着吃,“泉州肉粽,赤水煎粿”就是闽南谚语之一。而最受欢迎的应该是炸着吃的炸粿。据赤水老街的街坊口口相传,炸粿的起源与一位游历四方的宫廷糕点师傅有关。据说这位师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将宫廷秘制的糕点制作技艺带到了赤水,与当地食材相融合,创造出这道外皮酥脆、内馅细嫩的炸粿。

  在往昔,赤水老街是德化来往闽西、闽中大田、永安、尤溪等地的交通要道,商贸繁荣,客栈林立,赤水街还专门设有驿站。炸粿作为地方特色小吃,自然成为过往行旅及周边乡民歇脚充饥的首选。

  炸粿的原料叫南羮粿(淋碱粿),赤水炸粿的制作技艺复杂而精细,每一步都凝聚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首先,选用优质的大米和糯米按比例混合,经过浸泡、磨浆、发酵等多道工序制成米浆。随后,精心称量盐、碱与各式配料后,缓缓倒入铺有细密网布的竹编大蒸笼中。接着,手持长棍,灵巧地持续搅动,确保所有材料均匀混合的同时,有效滤去多余水分,放上蒸笼,让火力在密闭的空间内缓缓释放,开始了一场关于时间与温度的魔法烹饪,静待美味蒸成。蒸粿的过程需要长达10个小时,以确保米粿充分熟透且口感细腻。一个大蒸笼大概需要用7.5公斤米碾磨的米浆,而1公斤米大约能做7公斤的粿。最关键的一步在于炸制,将米粿切块后,放入热油中慢火煎炸,直至外皮金黄酥脆,内馅依然保持柔软细腻。这一过程中,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会影响炸粿的口感与品质。炸好的米粿配与本地高山椒腌制蘸料,风味独特。另外,蒸好的米粿还可以油煎成煎粿,蘸醋、酱油、辣椒酱等食用,也可切成薄片,加入佐料炒着吃,还可加入青菜和肉煮了吃。怕上火的食客,可以选择在蒸完之后直接蘸点酱油吃。

  在老一辈人的坚守下,这项技艺得以代代相传,并在新时代中不断创新与发展。赤水街吴秀华阿婆是当地炸粿制作的高手。她的老店铺是一家比较出名的炸粿老店,店铺十分简陋,前后仅两间,里间是作坊,外间面街,用来炸米粿,也有简单的桌椅供客人小坐吃粿。因为几十年的烟熏火燎,店内显得古早味浓浓。最靠街的地方,是一个有60多年历史的土灶台。她凭借多年的经验,能够精准地掌握火候,炸出的粿金黄酥脆,深受食客喜爱。

  在节日、庆典等重要场合,赤水炸粿更是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寓意,为节日增添更多的喜庆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