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创动态
  • 申都新闻
为“申都”上分 ▏“两会云客厅” 政协委员、部门负责人,为泉州美食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2025-01-08 16:35
  去年,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泉州市申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工作方案》,正式提出申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以下简称“世界美食之都”),并以申创工作为抓手,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拉动消费增长和升级,助推食品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泉州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启动仪式暨动员部署大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勇争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的关键一年。如何在现有的工作成效上进一步深化申创工作的着力点,深耕泉州世遗文化、多元特质、海洋性格等资源禀赋优势,用心用情讲好美食故事,彰显泉州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泉州晚报社“两会云客厅”访谈,邀请代表委员并连线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泉州美食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泉州营养健康协会会长 林海云

  市政协委员、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统战理论与中华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燕凌

  舌尖上传承 

  留存泉州美食的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

  当前,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正加大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保护、烹饪人才的培养,充分整合协会资源、以美食助力“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的城市形象塑造。

  刘燕凌:

  泉州的美食历史悠久,两晋南北朝期间,北方汉人成批入闽避难,衣冠南渡,带来了北方的饮食文化。唐宋以来,随着泉州对外通商,四方商贾云集,京、广、苏、杭及海外的烹饪技术也相随传入,结合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逐步发展形成了闽南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不断通过引入输出烹饪技术,逐渐朝着精细、清淡、典雅的品格演变,形成了新的泉州菜系。可以说,泉州美食文化不仅吸收了中原的烹饪技法,还融合了海洋文化和华侨文化,展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当代,泉州美食持续出圈,上榜文旅部“2023中国十大旅游美食之城”、携程口碑榜“烟火美食榜”,荣获“新晋美食目的地”、新周刊“十大出圈小城”等荣誉称号。日前,泉州已实现黑珍珠、米其林、金梧桐三大精致餐饮美食榜单开城。

  2025年,美团黑珍珠已在泉州开城

  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工作专班负责人:

  泉州正在为融入“世界美食之都”城市的朋友圈积极行动。去年,我市制定出台《泉州市申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工作方案》,聘任申创工作专家顾问,筹建泉州美食产业发展促进会,将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职业院校、专家学者等资源进行整合,聚力支撑申创工作。为提升泉州美食标准化水平,出台了《泉州菜烹饪技艺标准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针对牛肉羹、石花膏、面线糊、元宵圆、海蛎煎等近40个品类制定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此外,还起草《关于加强泉州菜烹饪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旨在通过加强人才培育,不断满足泉州菜餐饮烹饪人才需求。接下来,我们将对全市各地“一县一桌菜”的特色菜品进行进一步遴选提炼,尽快形成更多能够代表泉州特色的名菜、名宴品牌。

  南安市红星职业中专学校烹饪教师张琼瑜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她指导的学生在国家、省、市技能竞赛中获奖无数。图为张琼瑜老师在指导学生烘焙实操

  林海云:

  家喻户晓的泉州特色美食,如四物汤、四神汤、养脾散汤、过饥草汤等,无不体现自晋人衣冠南渡传承而来的闽南药膳食谱,这是中原华夏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和食疗药膳文化,经与泉州丰富的民间中草药文化、本地特色食材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泉州特色的“食养文化”。由来已久的药膳食养菜肴是泉州独特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泉州美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传承与创新的例证。传承、发展具有泉州特色的药膳“食养文化”,将为申创“世界美食之都”提供助力。

  胡椒猪肚鸡汤药膳

  味蕾经济崛起

  保持美食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我市正积极开展产业调研,通过聚力打造“黑珍珠”“金梧桐”等餐饮品牌、融通产业链条、建强产业园区等措施,持续壮大美食产业规模。

  林海云:

  优秀的菜肴除了口口相传,还应通过有效的媒介传播,进而产生美食品牌效应,达到产业化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市场的引导,都对美食产业链的成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泉州的“食养文化”挖掘、传播工作还存在相关素材不够完善、文化体系不够完备、专业领域人才匮乏,与美食、餐饮、文旅等产业融合度不高,宣传力度不足等短板。泉州有着丰富的民间饮食文化资源,“一县一桌菜”释出的民间美食魅力令人惊叹,民间美食不仅体现了泉州各地多彩的风土人情,更蕴藏着药膳食养美食产业的巨大发展潜能。针对丰富的民间药膳食养美食,应结合消费者需求,开发特色食养产品,积极开拓市场,进一步挖掘泉州“食养文化”特色,建设成熟的泉州药膳食养美食产业链,打造“食养泉州”特色品牌。

  “食养是良医·2024年海丝药膳美食文化交流活动”现场

  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工作专班负责人:

  把藏在街头巷尾的美味挖掘出来,打造出属于泉州的美食品牌。去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县一桌菜”的挖掘和打造,先后推出鲤城“刺桐宴”、丰泽“簪花家宴”、洛江“洛水仙山宴”、泉港“福寿宴”、石狮“宋元海丝宴”、晋江“晋邑古宴”、南安“成功家宴”、惠安“惠女家宴”、安溪“相府家宴”、永春“魁星宴”、德化“瓷都盛宴”、台商区“郑和家宴”等极具特色的美食品牌,成为助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有93家酒店共计销售2077桌,品鉴人数近22000人,销售额达278.15万元。提炼研发“市井十洲宴”、“一县一桌菜”进京推介系列活动、引入“米其林”“黑珍珠”等权威美食榜单……餐饮企业将走向品质化、连锁化、国际化发展道路。我们正在规划建设泉州美食博物馆,并拟将其打造成为集泉州菜展览展示、文化研究、技能交流、名宴品鉴、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沉浸式”美食体验中心。

  泉州米其林上榜餐厅代表合照

  刘燕凌:

  建议要拓展美食产业链,推动泉州美食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要做好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业态、多领域美食发展矩阵,例如顺德以“美食+花卉+马拉松+露营+潮玩潮乐”为特色亮点,打造出一条“潮玩中轴线”,串联起美食展销与特色展演。我们可以打造“泉味”IP产业链。将泉州传统美食与动漫产业、工艺美术相结合,开发动漫、工艺品周边、美食伴手礼等系列泉州传统美食主题文创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人群关注和喜爱泉州美食。其次,推动产业上游(食品食材生产)、中游(食品食材流通)、下游(餐饮消费服务)融合发展,促进美食产业链向文化、旅游、赛事、音乐等领域延伸,发展美食+旅游、美食+赛事、美食+音乐等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三是加快构建美食产业生态体系,如“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体系,形成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化泉州美食产业体系。

  2024“新闽菜·最泉州”山海厨王争霸赛暨美食名厨、名店、名菜、名小吃决赛现场

  美食国际化

  将泉州美食与旅游深度融合

  泉州将发挥侨务优势、对台优势,通过各类恳亲联谊和美食交流活动,推动泉州菜走出泉州、走出国门。

  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工作专班负责人:

  积极推动泉州美食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让更多海内外嘉宾品尝到正宗的泉州味道,用美食让世界看到泉州。去年4月,我市组织厨师团队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参加“中华文化·雅集”美食招待会,泉州美食在联合国舞台上惊艳世界。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美食大会》栏目开展深度合作,通过选手推介、内容植入、产品赞助、IP打造、宣传推广等方式全面展示泉州美食文化。泉州城市美食宣传片《爱吃才会赢》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短视频单元创意类优秀作品”,全网传播量超亿次。在与中国烹饪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泉州)丝路小吃节暨国际美食嘉年华上,多样泉州美食亮相泉州古城,并同步配套海丝文创周、古城徒步等文旅活动。专班将继续以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为抓手,发挥美食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带动就业、提高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美食+”的跨界融合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人文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首届中国(泉州)丝路小吃节暨国际美食嘉年华现场

  林海云:

  当前中医文化风靡全球,其中生活化养生概念更是备受追捧。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应该紧抓这一契机,将泉州特色药膳美食推广与生活化养生概念有机结合,寻找中医养生理念与本地饮食习惯的交集,立足本地食材特性,不断发掘药膳食养美食资源,融入泉州传统生活方式与民族传统文化,借“中医热”的东风,推动海外传播,提升泉州美食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刘燕凌:

  应当加强对外推广,提升泉州美食国际影响力。接下去可以邀请全球各地食客前来寻味、探店等,促进泉州美食在国际美食文化交流与城市合作中走向世界。积极对接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引进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餐饮行业专业会展活动。举办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鲍鱼节、开海节等,与央视、抖音等平台合作编发《寻味泉州》等美食纪录片或趣味短视频。利用泉州独有的石狮“龟湖大普”、鲤城关帝节、永春魁星节、德化樟树王节、安溪斗茶节等传统民俗盛事,策划转化为地标性美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