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概况
- 美食之城
古城将夜游、夜食、夜购、夜娱、夜赏等多场景串联,培育了7个夜间经济体,进一步丰富市民夜间生活,催生消费新“夜”态……
盛夏里的泉州,白天气温居高不下,与之相对的是,霓虹闪烁、炊烟袅袅的各个夜市生意日益火爆。夜市是一座城中夜晚最明亮的地方,这里充斥着烟火气、食物的香气和人潮涌动的乐趣。泉州的夜市,在夜宵、夜景、夜购等业态的奔涌下,往往“愈夜愈美丽”。高质量“夜经济”是一座城市管理智慧和营商环境的综合体现,让“夜经济”成为拉动泉州城市消费的新引擎,需要耐心培育与引导。
泉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的夜市大多以餐饮美食为主体,依托于大型商圈,与大型商圈在时间上形成流量互补;近年来,市商务局致力于对夜市这一市场自然形成的经济形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培育,积极探索以夜市为核心,集餐饮、娱乐、购物、文化、旅游、住宿“六位一体”的夜间经济新形式;同时,结合泉州特色的国潮元素,推动构建特色街区,吸引更丰富的业态、更年轻化的消费者群体,拉动泉州夜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点亮市民夜生活
催生消费新“夜”态
古城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发展迅速,如高山夜市的夜均客流量稳定在3000多人,夜均营业额约10万元。
夜幕降临,位于鲤城区金龙街道的高山夜市灯火通明,“巨龙”花灯高高亮起,160多个摊位整齐排开,烧烤、炒粉、芋泥冰、鸡蛋仔、冰汤圆、提拉米苏……各类夜宵美食汇聚,现场人潮涌动,摊主们的吆喝声与食客的谈笑声交织,融汇成夜间的热闹景象。“老板,给我来一份特辣的铁板鱿鱼!”“老板,帮我打包一份炒粉”……入夜后,人潮渐渐涌入夜市,伴随着细碎的嘈杂声和氤氲的烟火气,食客们边走边逛,时不时驻足品尝美食。不少摊主支开桌椅,三五食客凑在一起,边吃边聊,好不惬意。
鲤城区高山夜市
据了解,高山夜市于2022年7月开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今年,高山社区投入30多万元,于5月完成第四期改造,招引新入驻摊位40多个,不仅在餐车的装饰上更为统一美观,还增加了更多品类,涵盖美食与手作体验等,让夜市更有趣、有料。在一家提拉米苏摊位前,老板雅晶正忙着招揽客人,“之前我们都在线上经营,现在有了固定的摊位,不仅积累了更多的新客人,老顾客找我们也十分方便。”雅晶说,她是四期新入驻的商户之一,入驻以来,每天都能卖出四五十份提拉米苏。
“如今,夜市夜均客流量稳定在3000多人,夜均营业额约10万元。最高峰时客流量达5000人,夜营业额达20万元。”高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娇雄介绍,为了让夜市“长红”,社区不仅对环境、卫生等严格管理,并对同类型摊位严格把控,在确保商户利益的同时,尽量减少夜市品类的重复率,让夜市的品类更为丰富,做到“常吃常新”,给市民游客最新鲜的体验。
夜市美食多种多样
近年来,古城夜经济不断涌现出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在古城巷陌间,就有一处静谧、唯美的宝藏露营地,那便是位于开元街道东亚文化之窗内的极光营地。华灯初上,凉风习习,三两好友坐于帐篷边,耳边回荡悠扬的歌声,烧烤、小酌、聊天,放松身心享受聚会……据了解,该营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包含4个星空屋、3个大帐篷和50个桌位,由鲤城极光露营地服务中心投资运作,是街道重点培育的古城夜经济点位。
营地负责人王庆芸告诉记者,极光露营地于2023年11月正式运营,以烧烤经营为主,除接待散客外,还可接受团建、小型聚会等。“由于地处古城内,营地还专门采购了烟雾净化系统,且每晚10点后就会调整音乐音量,减小营地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据了解,古城将夜游、夜购、夜娱、夜食、夜赏等多场景串联,目前培育了7个夜间经济体,包括开元街道的极光营地、鲤中街道的大尾夜市、海滨街道的印象市集、临江街道的城南庙会、江南街道的王宫夜市、金龙街道的高山夜市、常泰街道的高科夜市,这些夜市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催生消费新“夜”态。
多措并举护航夜经济
打造城市消费新增长点
从单纯的味觉经济到视听经济再到体验经济,沉浸式、互动式、艺术式的夜间经济模式不断涌现。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数据显示,我国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当晚6时至次日凌晨2时,已成为许多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进一步扩大内需,夜间经济成为备受关注的发力点。护航夜经济,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布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举办夜间消费节等系列活动,激发城市活力。北京发布《北京市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升级夜间经济“3.0版”政策;上海将鼓励发展夜间经济作为《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
泉州当然也不例外,今年以来,丰泽区紧紧抓住“夜经济”这一拉动消费的新引擎,持续提升夜间消费体验,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追求高品位夜生活、发展高质量夜经济互为推力,共同促进各大商圈夜经济繁荣发展。围绕“这YOUNG的丰泽 这YOUNG的五月”主题,丰泽区打造“万达有爱”“领SHOW有趣”“鹿屿有声”“东海有风”“蟳埔有花”“泰禾有光”“央街有味”七大各具特色的夜市品牌,聚集商圈人气、汇聚店家商气、升腾城市“烟火气”。
丰泽区万达旁央街夜市
据了解,“泰禾有光”夜市汇集116个美食摊位,日均营业额达2.5万元。“万达有爱”夜市汇集86个移动摊位,实现日均客流2000人、营业3万元,今年“五一”期间,实现日均客流4000人、营业额10万元。“东海有风”夜市1—5月总营业额280万元,“五一”期间日均客流5000人,营业额达20万元。“鹿屿有声”夜市“五一”期间,实现日客流量1500人、营业额2.5万元。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洛江区双阳街道投入200余万元对辖区的印尼街夜市进行氛围、设施、业态等方面的改造提升。通过设计搭建夜市立体隘门标识,沿街布置东南亚特色文化图腾,以霓虹灯牌讲述农场归侨故事和美食印记等,打造“侨遇·双阳”市集。
洛江区双阳街道印尼街夜市
“今年,我们对印尼街进行了重点整治,依托‘侨文化’打造了集地道美食、文创产品、潮流服饰为一体的东南亚风格夜市。通过统一摊位规范管理打造‘无烟夜市’、设置‘公平秤’打造‘放心夜市’,以及‘日间放行,夜间限行’的方式打造‘步行街’夜市,希望通过常态长效化管理,让夜市不仅‘网红’更要‘长红’。”双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谢凤娟介绍。
鲤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鲤城各个夜间经济体的运营主体多为社区,普遍采用租金模式,通过个性化运作,提高空间载体效益,营造商业氛围,以保证经济效益。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西街的大尾夜市还首试联营扣点模式,有效增强了运营主体与商户的黏性,以提高市集经营可持续性。接下来,他们将充分挖掘非遗、老字号、闽南文化、侨商文化等资源要素,推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夜市品牌。同时,加强夜间经济规划布局,立足“夜娱”“夜购”主题定位,大力发展娱乐、体育等文娱项目,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着力培育新热点,构筑新消费高地。
夜市美食深受欢迎
林娇雄认为,从夜市小吃到夜间文化体验,“夜经济”延长了消费时间,拓展了消费空间,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从单纯的味觉经济到视听经济再到体验经济,沉浸式、互动式、艺术式的夜间经济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促进消费、提振经济的金钥匙,未来夜间经济发展的空间仍很大,促进夜间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创新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间经济生态系统。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王丽虹
图片:邱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