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概况
- 可持续发展
■融媒体记者 陈玲红 实习生 洪依玲 庄晓红/文 部门供图
自助取餐不限量、取号排队免费用餐、餐车接送服务到家……自2019年以来,泉州市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长者食堂建设。截至2024年8月,全市共有长者食堂265家。五年来,这些长者食堂经营如何?记者探访发现,目前每年开展不少于100餐供餐服务的长者食堂约有162家。为推动长者食堂可持续供餐,这162家食堂从各自社区、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第三方经营”“慈善捐助”“村民互助”等多种经营模式,为“老有所养”贡献智慧。
现状
全市现有265家长者食堂
“点题整治”提升服务质量
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了解到,泉州市长者食堂建设一开始是依托幸福院、敬老院、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发展起来的,后来一些有场地的社区、村加入建设,还允许有餐饮资质的第三方加入经营。
据了解,全市265家长者食堂里,今年启动建设的有88家。经过“点题整治”推动整改,目前有162家长者食堂每年的供餐服务在100餐以上,供餐200餐以上的有105家。
泉州财政原则上给长者食堂一次性建设补助30万元。安溪县民政局联合安溪县慈善总会,对常住安溪县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在长者食堂用餐的老年人,每天按实际用餐人数给予长者食堂每人2元用餐补贴。泉州台商投资区对符合标准、运营规范、日均服务量10人次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就餐服务的,给予每人每天助餐补贴10元,每院年最高补助3万元。为进一步提升全市老年助餐服务质量,加快建设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泉州市民政局将上述两地的做法转发给各县(市、区)参考借鉴。各县(市、区)结合“党建+”邻里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本地特色长者食堂(助餐点)长效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各地长者食堂都能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主要呈现三种模式:中心城区主要以第三方经营为主,个别社区有捐助资金等多项资金来源;晋江、石狮的慈善力量比较强大,多依托慈善捐助;永春、德化以村民互助为主。”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将选取200家幸福院进行运营补助,优先选择经营长者食堂的幸福院。
■模式1
第三方经营
据统计,目前全市第三方经营的长者食堂约有55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商业经营人工等成本较高,在照顾老人的基础上,为了让经营有可持续性,各食堂结合自身特点和周边实际开展承接家宴、外送等多种经营,兼顾经济效益。
■模式2
慈善捐助
第三方的多种经营模式是为了让长者食堂可持续发展,而在慈善力量雄厚、敬老爱老成风的晋江、石狮,长者食堂的管理者们不用为钱发愁,热心的华侨、乡贤纷纷慷慨捐助。为了不辜负信任,管理者努力管理好食堂,让老人们吃饱、吃好。
■模式3
村民互助
农村地多人少,商业经营难有效益。村民们便团结起来靠自己,从种稻收菜,到煮饭炒菜,再到洗碗擦桌,老人们自给自足,长者食堂走出村民互助经营的模式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