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概况
- 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长者食堂走得更远,泉州各地的长者食堂升级改造,除了自助餐服务,还提供“医、养、食、娱”一站式服务;结合家宴中心为居民,提供办宴席服务……政策的支持也很给力——福建省出台了《关于长者食堂建设运营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若干措施》等,进一步健全助餐服务长效机制;市民政局将长者食堂列入重点建设项目,长者食堂每个补助30万元。未来,长者食堂还将推行“长者食堂+学堂”“孝老食堂”等模式,将“福文化”“新闽菜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助餐服务中。
□融媒体记者 李菁 庄丽祥 文/图
长者食堂藏身口袋公园一角
予扶持补助
全市建长者食堂近200个
2019年7月,省民政厅在全省启动第一批20个长者食堂试点;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已建成长者食堂(助餐点)3012个。泉州各地因地制宜,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建设了一批便利居民的长者食堂。截至2024年1月,泉州各县(市、区)共补助建设193个长者食堂(助餐点),其中2023年完成78个长者食堂建设。
供餐能力每日100人以上,就餐座位50个以上;有一定的配送能力,能够向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及居家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务;食品卫生达到国家标准,并获得审批部门许可;针对老年人口味和价格进行饭菜量身订制……在泉州,长者食堂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暖心又规范。
为规范长者食堂建设运营,2022年,省民政厅、发改委、住建厅、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制定了《关于长者食堂建设运营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长者食堂是以“方便、价廉、互助、卫生”为特征,坚持公益性原则,为社区(村)老年人提供就餐、配送餐等普惠性服务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同时,也提出了长者食堂的建设规范,布点应选取在房屋的一层或低层,考虑社区(村)老年人数量、年龄结构、需求及就近方便等因素。要求设有食品加工制作区、选餐配餐区、就餐区、卫生洗漱区;配备实用的炊食器具、满足需求的餐具桌椅、消毒碗柜、保鲜冰柜、留样冰箱、电子监控设备、消防器材等。
目前,已建设的长者食堂主要有功能拓展型、社会合作型、社区新建型三种方式。功能拓展型就是依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或其他公共设施建设运营。社会合作型是依托具有餐饮服务能力和资质的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等建设运营。社区新建型在社区(村)新建建设项目中嵌入长者食堂,为社区(村)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2019年,民政部、财政部确定泉州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市民政局将长者食堂列入重点建设项目,长者食堂每个补助30万元。
长者食堂实行明厨亮灶管理
提升管理服务
打造有“知”有味服务空间
为了让长者食堂持久飘香,泉州做了不少工作。
2023年2月,鲤城区首个长者爱心食堂——浮桥街道坂头社区长者食堂经过改造提升后重新开业。面积增至550平方米,设有厨房、餐厅、储藏间和卫生间等区域,配有电视机等娱乐设施。今年3月,该食堂增设早餐服务,让社区老人三餐都不用再“凑合”。食堂的运营资金除了社区自筹,还来自社区居民、乡贤的爱心捐赠。
东升社区长者食堂楼上配备图书室、中医理疗室、非遗文化室等。
在鲤城区开元街道东升社区长者食堂,老人们用餐后可以到二楼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稍作休息。这里有图书室、书画室、中医理疗室、非遗文化室等,隔壁的社区排练厅还有文娱活动。老年食堂旁边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老人就医取药。在东升社区,长者食堂不只是食堂,一套“组合拳”的配合,一站式解决了老年人“医、养、食、娱”等基本保障。
经过3个月的改造,鲤城区海滨街道金山社区长者食堂升级为自助服务,并于今年3月重新开门营业。升级后的食堂以自助餐的形式为主,每餐提供约20个菜品,都是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设计的。
去年年底,丰泽区东湖街道少林社区长者食堂正式揭牌。该食堂全方位打造“长者食堂+学堂”的服务模式,除了为老年人提供可口的饭菜,还不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宣传、防诈骗宣传等讲座,在这里,还能看到讲古、木偶戏等表演。在非用餐时间,这里为老人无偿提供看书空间,开展非遗体验、康复理疗等一系列服务和活动。
此前,丰泽区发布了《关于加强长者食堂管理的通知》,要求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监督辖区设有长者食堂的养老服务场所、社区自建的长者食堂(助餐点)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食堂设施设备、用火用电安全等方面,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组织督导检查,重点围绕食品安全各项制度落实情况、服务质量、卫生环境、消防安全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推行长者食堂获得各界支持,图为志愿者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打包。
多模式探索
让长者食堂既能办得好也能办得久
此前,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曾对40家老年餐桌机构开展典型调研,结果显示,有55%的食堂经营机构表示,餐费价格很难与成本同步,亏损缺口有加大趋势。如何让长者食堂既能办得好,又能办得久,泉州也正寻求新解法。
5月15日,鲤城区金龙街道赤土社区“赤兔里”产业园区的赤塗大食堂正式开业。这里是泉州的社区长者食堂通过尝试多业态运营模式,推动食堂更持久运营的一个缩影。据悉,去年,赤土社区依托“赤兔里”产业园区场地,筹集资金30多万元,建成社区长者食堂,委托第三方专业餐饮公司负责运营。今年,通过整合社区和“赤兔里”商业中心资源,在长者食堂基础上增设邻里餐厅和家宴中心,打造集社交和公益属性于一体的大食堂,总面积900多平方米,可容纳300多人同时用餐。在重点服务老年对象的同时,食堂也向周边居民开放。家宴中心可以提供30桌的宴席场地,还有舞台、音箱、灯光等设备以及8个包厢,在满足居民办宴席需求的同时,还能为他们节省成本。
长者食堂的线上外卖与自助点餐小程序
今后,还将有更多长者食堂迈入“可持续模式”。今年1月,福建省民政厅等13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将进一步健全助餐服务长效机制,坚持有偿服务、实施分类补贴,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多元筹资,推动实现老年助餐服务持续发展。其中,对长者食堂的运营也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助餐服务运营效果突出的老年助餐机构给予适当运营补助或综合性奖励补助,省级财政对地方老年助餐服务给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社保卡、人脸识别、身份证、敬老卡”就餐,逐步实现助餐服务同城共享、一卡通用;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符合相关规定的,其运营所需的水、电、气执行居民使用价格,相关餐饮企业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现行税费优惠政策。
市民政局将长者食堂列入重点建设项目,每个补助30万元。
今后,泉州市民将享受到什么样的长者食堂呢?《若干措施》中提到,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将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功能叠加、新建改建、整合利用、邻里互助”等方式,扩大和优化老年助餐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实现老年助餐服务便利可及。到2024年年底,福建将建设1000个以上示范性长者食堂。鼓励各地推行“长者食堂+学堂”“孝老食堂”等模式,将“福文化”“新闽菜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助餐服务中。
此外,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办公用房、闲置的集体或国有场所,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用餐需求较大的区域新建改建一批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在社会餐饮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内部,设置老年人就餐专区,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结合农村地区“小、散、远”特点和独居空巢老年人多的实际,鼓励慈善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探索邻里互助、设立“中心户”多户搭伙、结对帮扶等助餐服务模式等。
■他山之石
●四川省成都市的“西南街社区幸福食堂”不仅是一个长者食堂,还成了很多外地游客的打卡地。这个由老旧办公楼改建而成的长者食堂外观时尚,内部打造了银龄议事站、老年活动室、儿童假期托管所等多功能活动场所。食堂里,有老成都特色的糖水铺,为游客提供各种创意茶饮,还打造了微景观露天平台供游客打卡拍照。
●天津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腾出1000多平方米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每天上午,餐厅还将一楼大堂提供给老人们开展合唱、舞蹈等活动。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依托“虚拟养老院”信息化平台,让线下的养老需求在线上精准对接,老年人通过客服电话订餐,调度指挥中心通过网络给就近的加盟餐厅派单。该平台还可以将助餐、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保健按摩等多项服务整合推进。截至目前,虚拟养老院注册老人已达13.97万人,已办理就餐卡5万余张。
●今年2月,杭州出台《关于推动社区食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重点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兼顾全龄段社区居民就餐的便利性、多样性,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民生食堂品牌,推动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有处吃”“就近吃”“吃得好”。今后,杭州将统筹规划社区食堂助餐网点设施布局,在老年人口集中、新市民和青年群体需求量较大的区域进一步增加社区食堂布点建设,将社区食堂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城市更新、未来社区(乡村)、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等工作统筹规划管理。探索移动助餐车、智能炒菜机、膳食定制等多种服务模式,积极拓展社区食堂的休闲、烘焙、微超等功能,丰富经营业态,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全面开展“全城通”智慧助餐服务提升行动,推动“全城通吃、优惠通享”。同时,将探索建立社区食堂激励机制,适时选树一批社区食堂示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