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导航
  • 寻味泉州
雪小禅:泉州美食连着有趣的灵魂
发布时间: 2025-04-18 08:57

  雪小禅,知名文化学者、中国作协会员、畅销书作家、生活美食家、《读者》杂志百名签约作家之一。曾获第六届老舍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这是我第十次来泉州了,泉州于我而言,是久别重逢的“山河故人”。刚一下飞机,再次看到路边熟悉的刺桐花、三角梅、炮仗花,我心里的情绪一下子转换到了泉州在地,这种情绪不是到每座城市都有的。

  一座城市之所以迷人,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气息。泉州是水灵灵、风物盏盏的,这里每个细节都接着地气,风物之气四处弥漫,尤其是泉州的小吃。那午夜排队吃到的一碗面线糊、不加鸡蛋的海蛎煎、东街的大肉粽,还有刚出锅的润饼……忆起时心里总是馋的,口水往上泛。在我眼里,在砂锅里慢炖三四个小时的姜母鸭,把姜片和鸭子的风味糅合在一起,和泉州这座千年古城很像,历经时间的沉淀,又有融合的姿态。

  和泉州的美食结缘,得益于可亲可怀的至交故友们,可以说,每一道美食都连着人心。多年前,在一个全国戏曲名家的交流活动中,我第一次认识了一袭红衣出演少女的“梨园皇后”曾静萍老师,从此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梨园戏。后来,曾老师在梨园戏剧团下厨烹制家常的海蛎煎、牛肉羹和润饼等招待我们,尽管食物的味道已经忘却,但我依然记得那天的画面。屋内,彼时年近六十的曾老师始终素面笑颜,下厨房时如少女般质朴简单,三两好友吃茶品戏;窗外,红砖房子、远山绿树,构成了泉州的“富春山居图”。另一个有趣的灵魂,是我的“忘年交”剧作家王仁杰老师,他执着于穿街走巷,探访古早味,总能发现很多藏着人间至味的小馆子。有一次,他领我到石狮一个大棚下的小摊上,吃完海蛎煎再配碗花生汤,那份迷人的锅气,和他的潇洒风趣,至今令我念念不忘。

  美食是能抚慰人心的,即便再简单的食物也是如此,比如,一碗半夜里的面线糊,暖暖地喝下去,舒服极了。就像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吃土豆也是一种被疗愈的幸福。在张家口劳动生活的那段时间,他是靠画土豆、吃土豆度过的。上午画花、下午画叶子,再待土豆成熟后,他就开始正式画土豆,画完一个,就埋在牛粪里烤了吃掉。我想,当我们把贫瘠的日子变得活泼有趣,这便是伟大的人生。有一回,我出差回来,发现家中冰箱仅剩半个放了很久的白菜,于是撒了些胡椒粉,做了一碗热腾的白菜汤,就着一壶老茶,看着窗外飘落的雪,那一瞬间便觉得生活真好。

  我们生命的日常欢喜和趣味,常因一顿饭而起,却不止于此。它来自异乡故土,也藏着山川过客。在人间四月天,拂着春风好面,泉州带着熟悉的风味和故人美好的记忆,对我敞开怀抱,我确信这依旧是我挚爱的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