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产业
  • 知名企业
用心创品质 专注做实业——惠安达利集团35年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 2024-09-12 16:10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扎根家乡惠安的达利食品,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从1989年的一间小作坊,到如今拥有36个现代化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年营收200亿元左右的行业巨头,达利食品集团用35年的时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也为惠安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从无到有 厚积薄发

  1989年,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这一年,时年31岁的达利食品集团创始人许世辉筹措了7000元买下一条二手饼干的生产线,在惠安县农村地区以月租金300元租下了一间石头房,成立了美利食品厂,这也就是达利食品的“前身”。

  达利食品的第一间厂房

  35年前,许世辉还是一名普通的食品业从业者,彼时的他并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仅凭着对食品行业的热爱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投入改革开放的浪潮中。

  许世辉的女儿、达利食品集团副总裁许阳阳介绍,在那个商品相对匮乏的年代,饼干都是以散装称重为主。当时,父亲自己判断,消费者对于更高品质的饼干有需求,就抓住市场机遇,推出了一款包装精美的饼干。这款“美利”牌饼干一下子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从福建一路销往西南地区的成都、东北地区的沈阳等地。

  在食品领域扎根后,达利食品逐步拓展向其他领域。2007年之后,布局饮料产业,相继打造出凉茶和其正、功能饮料乐虎等知名大单品;2017年,布局豆奶产业,推出豆本豆;2018年,布局短保面包产业,推出美焙辰……一路走来,达利食品相继打造了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和其正、乐虎、豆本豆、美焙辰等七八年销10亿元以上的国民品牌,且都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前三的市场份额。

  从创业之初,达利就坚持覆盖全国性的市场,如今36个现代化生产基地遍布全国,通过5400多个经销商和280万个销售终端构成了巨大而扁平的销售渠道,下沉触达近3000个县级市场,每年有1.2亿家庭选择和信赖达利。

  在新征程上,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发展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在此过程中,达利食品经历了从“0到1”的筚路蓝缕,发展成为拥有3万多名员工、年营收200亿元左右的行业巨头。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惠安达利食品的成功,是对“晋江经验”的最好诠释,也是“爱拼敢赢”精神的生动体现。

  三十五载 筑梦前行

  当前,国内民营企业正处于代际传承的高峰期。达利食品也同样面临着传承以及未来如何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

  “达利多年来心无旁骛做实业,把‘用心创品质’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做就是35年。我们要传承老一辈企业家精神,始终坚持专注实业、深耕主业,严格把好质量关,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打响中国人自己的食品品牌。”今年3月24日,在福建省纪念“松绑”放权40周年暨全省企业家大会上,代表达利食品集团发言的许阳阳如是说。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命题。35年的风雨兼程,达利食品从一家作坊式的小工厂发展成为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背后是无数次的创新与坚持。

  如今,达利食品的工厂在产线柔性生产、质量精准追溯、智能仓储、供应链可视化等8个场景,生产销售的每一片面包、每一瓶饮料,背后都是研发技术、工艺设备、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我们要聚焦客户需求和消费趋势变化,用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具体有产品创新、产业布局和管理效率的提升等方方面面。”许阳阳表示,他们时刻关注技术变革对企业发展的赋能作用,弘扬达利食品“拥抱变化、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2018年,“蛋白质热聚集控制技术与装备的研制及高品质豆制品开发”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豆本豆豆奶天然零添加”项目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022年,“豆本豆豆奶全豆工艺技术”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加入达利食品集团16年来,许阳阳见证了集团的高速发展,也逐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她的带领下,历经3年的研发,2017年达利推出绿色、营养、健康的豆本豆豆奶,而一瓶豆奶仅发明专利就有5项。

  “这些年来,达利深入开展组织变革、机制变革、产业变革、研发变革,先后参与制定了24项食品饮料国家行业标准,获得专利超过300项。”许阳阳深刻领会到,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初心不改 勇闯新路

  对于一家生在惠安、长在惠安的本土企业,达利食品的发展一直得到惠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近年来,惠安先后出台了系列支持食品饮料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形成具有多种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达利食品现在的总部

  目前,惠安县食品饮料产业产值超百亿元,龙头企业达利食品入选“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全县食品饮料生产企业1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21家,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

  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达利食品的领军作用不仅彰显了企业自身的创新精神与坚守匠心,也折射出惠安在“惠企安商”营商品牌建设中的强大支持力度。

  多年来,达利食品积极响应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农业产业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当地农民合作,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达利食品还积极推动产业链升级,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消费者体验。

  沐光而行,达己利民。企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在于其能为社会带来贡献。截至目前,达利食品在慈善公益领域投入总额达20亿元;连续15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奖教助学、爱心敬老公益事业;捐资10亿元在惠安兴建的亮亮中学,为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达利的示范带动下,多年来,惠安乡贤、民营企业家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情系桑梓、发挥优势、回馈家乡,凝聚慈心善行,协力共筑“慈善之城”。

  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口号,而是企业必须追求的终极目标。在35年的发展历程中,达利食品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然而,达利人深深知道,企业的发展不能止步于此,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们立下了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将企业打造成一家百年企业。而百年企业的愿景不仅仅是延续企业的“寿命”,更是对企业文化、产品品质和社会责任的深层次承诺。

  对此,许世辉表示:“百年企业是我们不变的目标,而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增长营收,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食品。”

  今年,惠安部署开展“三看四比”活动,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坚持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聚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前端、中端、后端服务举措,对民营企业政策、资金、环境等提供全方位支持,以“要简单、来惠安”的决心厚植“惠企安商”土壤,推动民营经济向好、向快、向上发展。

  我们相信,根植于惠安沃土的达利食品,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指引下,不仅仅追求企业自身的成功,更致力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描绘出更加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