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产业
- 行业协会
大灶膛火辉映,大厨挥勺执铲,上菜行云流水……
从前菜、小吃到主食、汤羹,热辣滚烫、色味俱全。
或许,每个泉州人的记忆里,都有这样一幅有关流水席的画面。
而在这幅画面背后,隐藏着的是浓浓的泉州乡厨文化。
乡宴、乡厨、家宴、外厨、集体聚餐……随着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泉州外烩服务业蓬勃发展,泉州外烩餐饮行业协会也应运而生。
由此,泉州乡厨文化有了守护者,百姓有关流水席的舌尖记忆,不仅得以留存,更有了安全保障。
一桌家宴
浓缩经济发展史
闽南人的一生,由宴席开始,以宴席结束。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一语道尽泉州百姓的“饮食人生”。
正是在如此独特的背景之下,泉州乡厨文化得以孕育。
很难说清,泉州的乡厨文化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乡厨文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至八十年代趋于兴盛,其间的变化,与归侨经济息息相关。
泉州乡宴菜品不断创新,走向精致化。
菜粿、五香卷、醋肉三拼、马鲛目鱼羹、清蒸角蟹垫拳头母、小肠灌葱深沪鱼丸汤……当家人收到远在他国的亲人寄来的侨批时,总会把浓浓的思念化作热气腾腾一桌宴,《三餐四季》里呈现的乡贤归巢宴,正是泉州乡厨文化的集大成者。
“某种意义上说,泉州的宴席发展史,与泉州的经济发展史一脉相承。”泉州外烩餐饮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外烩协会”)会长王鸿福介绍,泉州的宴席类型多样,归侨祭祖、感恩兄弟的宴席是一种,还有比较典型的如婚宴、企业对客户的答谢宴、乔迁宴、周岁宴、寿宴以及普渡宴等不一而足。
泉州外烩餐饮行业协会会长王鸿福
这些宴席的需求,催生了泉州的乡厨群体。
“一开始是没有乡厨的概念的,村里面谁比较会做饭,就被叫去帮衬着做家宴,慢慢地才形成了团体。”
王鸿福表示,经过早期数十年的自由发展,直到21世纪初,泉州乡厨才开始产业化,近几年则进入品牌化阶段。
一张证书
外烩变身“正规军”
王鸿福见证了泉州乡厨经济从蓬勃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跃迁。
小时候,父母忙着讨海,王鸿福早早地就学会了炣杂鱼等日常餐食,渐渐地,更是具备了在年节时准备家宴招待客人的能力。
1996年,16岁的王鸿福进入餐饮行业。幼时的经验,加上入行后的耳濡目染、勤快苦学,只用了10个月,就完成了从徒弟到掌勺师傅的身份转变;一路走来,他专注美食烹饪20多年,并获评“中国烹饪大师”。
2007年,王鸿福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馆——万兴海鲜酒楼,很快又扩张了分店。一开始,他的重心都在餐厅内场,机缘巧合之下,才做起外烩餐饮。
泉州乡宴菜品不断创新,走向精致化。
“桥南有人家办婚宴,因为喜欢我们餐馆的菜色,再三恳请我到村里办宴席。”王鸿福推脱不下,这才有了第一次做外场宴席的经验。
过程有些手忙脚乱,但效果却出乎王鸿福的意料——村民们都说宴席的菜好吃,尤其是王鸿福做的面线米粉芡,软糯中带着韧劲,十分地道。
慢慢地,外场越做越多,王鸿福也走上了乡厨品牌化的道路——外场团队也设有专门的传菜部、餐具部和厨师部,高峰时期,每天可以承接多个外场宴席同时进行。
2017年10月18日,万兴海鲜酒楼被授予加注了“兼营外烩服务”项目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这也是全国发出的首张外烩服务类别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意味着外烩餐饮服务进入“正规军”。
泉州外烩餐饮行业协会组织举办规模盛大的供应链展会
截止目前,外烩服务类别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已发出1000多张,大大推进了泉州外烩餐饮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一份承诺
深耕产业链发展
开展聚餐申报、公示主体信息、选择合适场所、采购索票索证、完善留样制度、建立工作台账……从王鸿福的第一张外烩食品经营许可证开始,泉州乡厨群体随之走上了正规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这背后,离不开政府扎扎实实的监管以及行业协会前赴后继的努力。
2017年10月,泉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泉州市餐饮外烩经营许可管理指导意见(试行)》,这是全国首份针对外烩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的规范性文件。
2018年7月,在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泉州市民政局的指导支持下,福建省首个外烩餐饮行业协会——泉州外烩餐饮行业协会成立;2023年9月,外烩协会第二届理(监)事会换届完成,王鸿福当选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王鸿福当选泉州外烩餐饮行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让政府放心、百姓安心、乡厨舒心,是协会的宗旨,我们将为会员提供一个有助于个人能力提升与品牌传播的平台。”王鸿福介绍,协会将持续加强对会员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传承闽南乡厨文化,提升外烩新闽菜创新与发展。
对于泉州外烩餐饮行业未来五年的蓝图,王鸿福胸有成竹——
首先,继续整合、规范泉州市外烩服务产业链资源
泉州市13个县(市、区)的外烩服务团队保持在3000个以上,就业人员达万人以上。促进就业人员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从“零散经营”到“抱团发展”,任重而道远。
此前,协会已举办多场食品安全管理员专场培训活动,接下来,还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外烩餐饮食品安全,发布行业标准,完善乡厨现场操作流程。
泉州外烩餐饮行业协会常态化组织行业培训交流
2024年2月6日,协会批准发布《外烩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为协会团体标准。后续还会继续推动各类行业标准,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为所有会员及行业从业者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
目前,外烩协会会员遍布泉州市区、晋江、惠安、石狮、南安等县(市、区),他们都切身体会到加入协会的好处——拿到外烩服务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培训毕业证、健康证,规范化、持证上岗,踏实、稳健发展,比什么都重要。
今后,协会还期望打造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菜单公开化、价格透明化,百姓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下单,给厨师打分,加强监管,促进乡厨个人技能提升。
其次,打造一批“名师”、“名菜”、“名店”,为“一镇一桌菜”以及乡厨大赛做准备。
打造“名师”“名菜”,前提是技艺的持续精进,外烩协会将带领泉州乡厨走出泉州,通过研学考察、菜品交流、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为泉州外烩行业注入新鲜力量。
泉州外烩餐饮行业协会每年均开展多场异地行业游学参访活动
2023年10月30日—11月1日,外烩协会开启“浙江台州、绍兴美食菜品游学之旅”,在王鸿福带队下,一行23人与当地乡厨及外烩协会深入交流,对当地餐饮行业的食材供应链、经营理念等情况进行细致考察,收获颇丰。
今年,协会将继续举办省内外游学活动,并计划于年中,带领泉州乡厨代表参加海峡两岸美食交流活动。
第三,促进泉州打造“乡厨之都”和助力申创“世界美食之都”。
在浓厚的乡厨文化背景下,王鸿福认为,泉州争取“乡厨之都”的名号当之无愧。这也将为泉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打下基础。
中国烹饪协会杨柳会长及泉州市相关主管部门一行,莅临泉州外烩餐饮行业协会参观指导。
为了促进泉州打造“乡厨之都”和助力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外烩协会有一系列落地的活动计划。
比如,对接顺德、潮汕、成都等世界美食之都,进行游学活动。
又如,落地千人宴活动,把地道的泉州美味带给更多食客。
千人宴活动之后,还将在各地落地建造乡厨宴席体验馆、文化馆,馆内设置橱窗,方便游客购买特色食材。
从整合产业链发展,到“名师”“名菜”的打造,再到促进泉州打造“乡厨之都”和助力申创“世界美食之都”的落地活动计划,外烩协会始终如一地守护、传承和深耕着泉州乡厨文化。
未来五年蓝图正徐徐展开,期望新一代的泉州年轻人,也将借由乡厨文化的发扬光大,拥有一份根植乡野间、独特的舌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