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纪念碑到泉州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细雨寄哀思 大爱存人间
时间:2025-03-31 19:06
浏览量:
这个周末,泉州各处陵园迎来首个清明祭扫高峰,市民手捧鲜花前往缅怀亲人、致敬先烈,寄托哀思。3月30日,记者走访发现,大多数市民已自觉摒弃燃放鞭炮的旧习俗,纷纷改用礼炮、鲜花等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和泉州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同样迎来了祭扫的人群,他们在表达对先人先烈的敬仰与怀念的同时,不忘传承他们的大爱精神。
缅怀英烈
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30日上午9时许,细雨绵绵,在巍峨的烈士纪念碑前,来自泉州各个学校的116名大学生和中学生志愿者手持鲜花、整齐列队,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脱帽默哀。敬献完花圈后,学生们手持素菊,顺时针缓步绕行纪念碑,在瞻仰烈士纪念碑、表达对革命先烈无限追思的同时,汲取奋进力量。
“没有革命烈士的奋斗和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自泉州体校女篮队的闽秦第一次来到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她表示,今后将追随烈士的脚步,不断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者叶丽艳就读于泉州医高专,两年前开始参加志愿服务,她说,烈士陵园是民族记忆的见证地,每一块墓碑上都有值得铭记的光辉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志愿者,她将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将先烈们的遗志和精神传承下去。据悉,该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慈善公益沙龙发起。
烈士纪念馆内也涌动着人潮,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泛黄斑驳的物件,诉说着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洛江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智韬刚刚在寄语卡上写下“要向革命烈士学习”的愿望,此刻和父亲王先生及妹妹一起驻足凝视先辈们的光辉足迹。“烈士墓碑上刻有我们南安市省新镇的革命烈士王燕水,他是我父亲那辈的烈士,小时候我还去过他的陵园为他扫墓,挺有感触的。”王先生说,对革命烈士的印象在此刻具象化,希望孩子们常怀感恩之心,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追忆先人
捐赠遗体大爱永存
30日上午11时许,到泉州宏福园、皇迹山陵园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交警、消防和陵园工作人员值守在道路节点、重点路段,引导市民和车辆有序入园。
“绿色祭扫寄托哀思 一束鲜花祭故人”“鲜花祭祖要提倡 森林防火有保障”……在宏福园的入口处,写有文明祭扫字样的横幅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向入园的市民免费发放鲜花,接过鲜花的市民扶老携幼,拾级而上,在亲人故旧的墓碑前摆上供品、鲜花等,随后以礼炮代替鞭炮,文明祭祖新风扑面而来。
泉州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坐落于宏福园的一侧,市民陈女士郑重地放下手里的花篮和供品,深情凝视着纪念碑上的父亲名字。“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他的大爱善行依旧在人世间长存。”陈女士介绍,父亲陈清南于2022年与世长辞,生前在莆田糖厂工作,曾响应号召援助海外,很早萌生了在百年后捐献遗体的想法。起初,家人听到这一想法都反对,但父亲并未打消念头,不断做着家人的思想工作。
2022年,陈清南弥留之际,仍叮嘱女儿到红十字会咨询办理遗体捐献事宜。为完成父亲的心愿,陈女士最终放下心中的顾虑,将其遗体捐献给厦门大学医学院用于科研和教学。“父亲曾说过,与其火化成灰,不如为医学事业尽些绵薄之力。”陈女士坦言,父亲冲破传统观念的藩篱做出伟大选择,时至今日仍令她感到骄傲,也让她萌生了百年后捐献遗体的想法。
据悉,截至目前泉州实现遗体捐献93人,人体器官捐献137人,意愿登记人数累计39034人,位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一。(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杜婉琼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