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泉州动态 > 泉州要闻
从“两周一双鞋”到“一天百个方案”!AI赋能泉州工业设计→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2025-10-21 10:12 阅读人数:1

  “原来设计一双鞋的方案可能需要两周,现在用AI辅助一天能做上百个!”在晋江国际鞋纺城内的运动时尚(全球)创新中心,POP设界负责人向来访者展示AI赋能工业设计带来的效率革新。这一变革正源于泉州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动的工业设计转型升级。

  在晋江国际鞋纺城内的运动时尚(全球)创新中心,POP设界集聚设计资源。(企业供图)

  该负责人介绍,平台聚集了大量的3D制作、虚拟拍摄、3D渲染、模型制作等AI科技服务商,让工业设计变得更高效,“运动时尚(全球)创新中心集聚设计资源,目前已有二十几家设计工作室,从工业设计角度直接为产业链提供服务。这些工作室来自全国各地,为晋江乃至泉州的工业设计生产性服务业带来集聚效应。”

  除了科技赋能,平台还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趋势洞察支持。“在企业加强工业设计的环境当中,我们平台里的流行趋势图书馆、云图设计中心、AI智绘设计中心、全球趋势产业大脑有大量的资讯素材、书籍的公共服务,让企业在晋江,就可以看见全球的流行趋势。”

  福建华南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企业供图)

  另一隅,在福建华南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工程师们正对一款4吨电动伸缩臂叉车进行最后的仿真设计,对一款10吨电动平衡重式叉车工业设计方案进行比对。在生产车间,一款25吨电动平衡重式叉车正在测试。华南重工技术负责人介绍,这款车型搭载了先进的能量回收系统,实现了“充电1小时,续航8小时”的超强性能,“每次行车制动都能实现能量回收,整车配备宁德时代电池热管理系统,确保电池安全性和寿命稳定性。”

  华南重工研发的电动重型叉车满足当前碳达峰及绿色碳排放标准,广受市场青睐。(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彭燕珍 摄)

  近年来,华南重工将工业设计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从单一产品设计转向以设计思维驱动全价值链创新。公司持续推动工业设计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形成重型叉车、伸缩臂叉车、工程机械、铝业车辆等100多款重型装备产品,其中电动产品具有“超低能耗、超低噪声、超强操控”三大优势。通过标准化接口设计、结构件统型(种类压缩)等措施,企业装配工时减少25%,模具成本年均降低200万元,维修效率提升40%。2024年,企业工业设计投入达384.52万元,占研发支出比重39.87%。

  “十四五”以来,泉州大力实施“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专项行动,聚焦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智能、新模式的研发与应用转化,推动工业设计由传统外观造型设计逐步向技术集成运用的现代工业设计转变。

  “我们积极引进香港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以及国内知名设计机构POP设界为企业赋能。”市工信局生产服务业科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导企业提升设计能力,争创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打造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对接平台,加快设计成果转化。”

  同时,工业设计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完善,出台《泉州市推进工业设计能力提升若干扶持措施》,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工业设计能力提升。截至目前,我市新增培育工业设计研究院国家级1家、省级2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5家、省级9家、市级66家,累计培育工业设计研究院国家级1家、省级2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10家、省级35家、市级114家。

  平台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泉州创新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POP设界等工业设计服务商相继落地,为泉州制造企业提供专业设计服务。同时,我市推行工业设计券,支持制造企业将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已推动45个工业设计项目合作,设计服务总金额达1400万元。

  接下来,泉州市将紧跟国家、省“十五五”规划方向,以工业设计作为“抓创新促应用”的突破口,进一步打通从创意到产品、从设计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为泉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设计动能。

  “十四五”工业设计成绩单

  ●累计培育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10家、省级35家、市级114家

  ●推行工业设计券,推动45个设计项目合作,服务总金额1400万元

  ●举办“海峡杯”“刺桐杯”等工业设计赛事,征集作品超9万件

  ●开展5届大学生设计工作坊,超1000名师生参与企业命题设计

  ●工业设计投入占企业研发支出比重显著提升,部分企业接近4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