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响应“我在乡间有亩田”志愿活动,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巩固提高耕地质量,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规划先行
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整治规划体系,探索形成“市级总体实施方案-县级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单元实施方案”三级整治规划传导体系,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编制全市总体实施方案,强化市级统筹;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编制县级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明确块状整治目标;以乡镇或相邻乡镇为基本单元编制实施单元整治方案,今年首批选取10个条件成熟的实施单元先行先试。
优化空间布局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提质改造、垦造水田、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理等项目,探索林地空间置换、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等机制,确保整治区域内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布局有优化。泉港区在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550米范围内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构建耕地成片、林地成团、水系畅通的生态连绵带,项目总面积9713亩,其中耕地整治面积5656亩,预计可产生新增耕地2770亩。
发挥资金效益
整合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交通、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相关涉农项目资金集中使用,用于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鼓励和服务村集体利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参与乡村振兴项目,把指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惠安县引入惠安文旅集团作为惠安县黄塘镇松溪村示范点实施主体,由农发行提供3.8亿元授信资金支持,先行引进农业经营大户,集中流转土地3300亩开展规模化经营,为引进的盛丰农业公司亩均节省约1万元前期投入,预计最高亩产值达5万元,企业亩均纯利润3-5千元。
打造特色品牌
探索“全域+”整治模式,打造“一县一品”试点品牌。泉港区探索“全域+生态安全治理”模式,构建耕地成片、林地成团、水系畅通的生态连绵带,助力实施石化安控区全域综合治理;南安市探索“全域+矿山修复”模式,采用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转型利用等形式,对中部和南部废弃矿山集中连片区实行整体设计、综合施策、系统修复。
注重产业导入
以整治服务发展,同步导入休闲旅游、绿色生态农业、养老养生文化等新业态新产业。晋江市九十九溪田园风光综合体项目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植入“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元素,打造嵌入城市的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永春县导入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等新型业态产业,预计收益达试点区域产业总产值 20% 以上,打造“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文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