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泉州安家的“新泉州人”越来越多了。不仅是因为这里产业兴旺、实体经济发达,也得益于日臻完善的城市化建设以及文化服务。“晋江经验”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
信步走在位于晋江青阳街道的利郎文化创意园里,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无处不在。该文创园总用地面积103亩,其中63亩为文化用地,40亩为商住配套项目。以海丝文化、利郎文化为纽带贯穿整个园区,串联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域。文创园包括智能办公空间、研发中心、样衣车间及品牌旗舰店,还有多功能演艺大厅,是国内首家集文化、设计、研发为一体的园区。
利郎集团总裁 王良星
这个创意园的由来,就是因为要让全世界的艺术家,来到晋江,整个工作、生活,包括我们做了三条街,也就是现在开了很多,比如精酿酒吧。更国际化,更有艺术文化的氛围,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平台。
利郎文化创意园致力于为人才打造专属“后花园”,是泉州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深化产城融合的一个缩影。除了在“新”这方面下功夫,一些“旧”的、传统的保护开发,也同样为泉州产业聚集发展汇聚动能。近几年,具有闽南味的传统村落梧林已然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地标。而在2017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破败的农村土地。2017年,晋江启动梧林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工程,“沉睡”的古厝逐步“活了起来”,不少年轻人回来创业。在外做生意的80后梧林人蔡灿艺,回乡经营起一家咖啡店。
晋江梧林创业者 蔡灿艺
看到家乡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我们是非常自豪的,包括我会回乡来开一家咖啡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一个微薄的小贡献,所以说每次有游客来,我都会主动讲解到梧林的整个历史,包括从之前到现在的一个变化。
来自湖北的肖国普则在这里开了一家汉字智慧博物馆。
晋江梧林创业者 肖国普
晋江这块土壤是非常适合创业的,如果你长成一棵树,就有人来帮你施肥剪枝,帮你避免走歪、营养不良。
“此心安处是吾乡”。深化产城融合,越来越多人来泉州发展。而从过客到安家,人们的“择城标准”倾向于考量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7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课题组、小红书、DT财经联合发布了“2022热门宜居城市TOP20”榜单,泉州位列第16。在“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之际,泉州将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的嘱托,以“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为路径,把产业作为第一支撑,把城市作为第一平台,把人作为第一要素,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实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