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出台《泉州市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5年)》,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重点,大力抓实试点村、示范线、整镇推进,提出实施“四大提升计划”“三大示范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的总体目标:全市脱贫对象收入增速保持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力争达500亿元,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互联互通、均衡同标,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泉州晚报记者 陈凌鹭
关键词:四大提升计划
将低收入农户纳入监测帮扶对象范围
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计划。加强对脱贫地区倾斜支持力度,加大脱贫人口的产业、就业和消费帮扶力度,持续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确保返贫人口“一个都不能有”。
在巩固拓展建档立卡脱贫村、脱贫户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将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欠发达镇村、老区村、少数民族村、低收入村以及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的低收入农户纳入监测帮扶对象范围,预防新增致贫现象。 优先支持原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脱贫村参与乡村振兴各领域试点示范创建。
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脱贫对象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脱贫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
建设四个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特色集群
实施乡村产业质效提升计划。聚焦粮食安全、品牌建设、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具体任务包括,实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程、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提升工程、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提级工程、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工程、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农村创业创新培育工程等。
力争到2025年,建设茶叶、果蔬菌、畜禽、水产等4个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800亿元。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50家、新增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10家、家庭农场250家,评选认定泉州知名农产品品牌100个以上。新培育高素质农民1.25万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4200人,建成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100个。
逐步从“村容整洁”提升为“生态宜居”
实施乡村建设品质提升计划。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逐步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的内在提升。
推动规划编制统筹优化,优先推动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线、整镇推进试点乡镇涉及应编村庄的规划编制,鼓励积极开展多村联编、整镇同编。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市1012个应编村庄规划全覆盖。
推进基础建设均衡一体,到2025 年,全市实施农村路网建设改造1000公里以上,新增通硬化路自然村1000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实现千兆光纤、5G网络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建设100个以上“三达标”乡镇卫生院,建设1500个以上“双达标”、有村医、有服务的村卫生所。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围绕厕所粪污处理、污水垃圾治理、风貌管控、安全饮水等重点领域,策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到2025年,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建成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8%以上。全市既有裸房整治实现“三年过半、五年基本完成”目标。
到2025年村级“一约四会”覆盖率超过95%
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计划。加快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党建+”乡村邻里中心等创新经验,深入开展善治乡村试点示范创建,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5年,全市村级“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覆盖率超过95%。全市95%以上的乡镇(街道)和95%上的村(社区)达到平安创建标准,“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评选市级善治乡村150个左右,培育国家级、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300个以上。
关键词:三大示范工程
●实施试点村“梯度提档”工程。建立省级和市级试点村梯次管理名录库,每年度制定梯次推进任务清单。到2025年,全市所有建制村达到合格村、1000个以上村达到示范村、300个以上村达到标杆村。
●实施示范线“增量提质”工程。重点聚焦“三无一改”(即无裸房、无黑臭水体、无凌乱杆线,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和“三有一壮”(有主题、有产业、有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示范线创建。到2025年,创建100条左右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线,评选30条以上精品示范线路。
●实施整镇推进“五好培育”工程。加快镇域主导产业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完善,积极探索创设镇域发展主体,按年度实施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公共建设项目。到2025年,60%以上乡镇达到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发展评价体系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