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发改委梳理各地14项工程领域招投标不规范影响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特色做法,泉州市发改委推送的规范招标代理管理、一本工具书规范市场、信息化项目管理、下好整治围标串标“三步棋”等4个案例入选。
案例1
泉州市强化招标代理管理
提升服务质量规范进场招投标活动
(泉州市发改委)
泉州市发改委出台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进场交易行为规范与评价管理制度,坚持“宽进严管”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代理行为,破解“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不规范”的问题。
一是强化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明确招标代理机构的从业规范、服务评价、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通过开展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规则意识,明确行业要求,提升从业人员的规范采购意识。
二是综合考评与管理。对代理机构实行“一项目一考评”,各级行政监管部门、招标人和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代理机构及代理人员业务能力、服务规范等从业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每一季度为一个评价周期,得分为评价周期内所有项目得分的平均值,并将考评结果通报在泉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
三是建立考评结果应用制度。对季度综合评价分值低于60分以下的招标代理机构,暂停该代理机构及其所属从业人员在泉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分中心)从事代理活动3个月。
案例2
一本工具书
助推市场规范
(泉州市住建局)
招标文件条款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一方面能够明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技术标准,准确传达招标项目意图,避免因招投标双方的理解偏差而导致过程中的风险和争议,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清晰明确的条款和要求使投标人能够有针对性地准备投标文件,充分展示自身的实力和优势,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竞争,从而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
针对目前存在的招标代理企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成果文件编制水平不高等问题,为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进一步夯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泉州市住建局招标造价中心梳理近年来在备案的招标文件指导和招标代理成果文件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常见问题,筛选了31类92个问题,收集相关招投标政策性文件40份,制定了《泉州市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成果文件编制常见问题及规范性文件汇编》,供建设单位、招标代理单位及招标市场从业人员等各方主体学习参考,不断提升执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业道德,提高招标代理成果文件编制质量,共同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案例3
强化信息化项目管理
出台新规促规范
(泉州市数据管理局)
自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泉州市数据管理局积极发挥监督主体的作用,在确保投诉件得到依法依规地妥善处理的同时,深入剖析,进一步堵上项目招标文件编制、工程项目备案等关键环节存在的制度性漏洞。
7月26日市数据管理局印发《泉州市数据管理局关于加强信息化领域工程项目招标监管工作的通知》,主要明确项目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包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编制阶段,应明确无倾向性的软硬件产品技术选型依据及技术指标,确保选型的公正性;在招标文件编制阶段,要求招标文件需符合多项政策规范和公平竞争原则,并严格遵循批复方案;在招标文件备案阶段,规定了专家审查、备案材料提交、公开公示与异议处理等流程,确保招标文件的合法合规性和透明度,为后续对信息化项目招投标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自通知印发以来,已规范了泉州市看守所“智慧看守”项目、泉州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期)、泉州市社会治安防控实战平台升级项目、“海丝”体育数字服务平台项目等4个信息化项目的招标文件。
案例4
立足公正
下好整治围标串标“三步棋”
(永春县发改局)
泉州市永春县发展和改革局在本次专项整治活动中,引导各行政监管部门多层次、多战线打击围标串标行为,让围标串标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下好“先手棋”,加强信息监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招投标项目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监测投标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报价规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是下好“关键棋”,严格资格审查。评标过程中要求评标专家对投标企业的资质、业绩、信誉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参与投标的企业符合要求,防止不具备实力的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中标。
三是下好“长远棋”,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督机制,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依托福建省行政监督平台,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