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
福建公示
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
晋江经济开发区
作为沿海地区工业园
拟入选碳达峰试点园区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政府、企业纷纷行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成为发展主旋律。
抢抓“双碳”机遇,坚持向绿而行。晋江市从顶层设计出发,擘画低碳发展蓝图,先后出台《晋江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措施》《晋江市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若干措施》《推进晋江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政策、资金、资源等多方面,引导园区、企业减污、降碳、扩绿、增效,以绿谋新,向新求质,锻造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
作为晋江民营经济主战场、产业发展主阵地,近年来,晋江经济开发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智造绿色化、园区绿色发展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目前,晋江经济开发区拥有国家绿色工厂1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个,省级绿色工厂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6个。
龙头引领
经济发展向绿而行
恒安纸业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港益集团从废弃饮料瓶中研发生产出涤纶短纤原料;信泰集团加快新型环保材料、无水染色技术研发……在晋江经济开发区,越来越多企业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绿色制造,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经过与中国科学院海西装备所、中皮院、中纺院海西分院、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晋江经济开发区还着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攻关,助力企业向“绿”生长,打开新空间、焕发新活力。
低碳减排
通过推进“智改数转”工程,晋江经济开发区加快赋能企业智慧能源管理。区内企业搭上“数字快车”,涌现出一批节能降碳、智能转型先进典型。
凤竹纺织“精益生产管理的能耗数据监测”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华宇、三六一度、恒安纸业、蜡笔小新等企业聚力数智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能耗实时监测,入选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典型应用案例名单。目前,晋江经济开发区基本形成循环型纺织鞋服产业链、循环型纸制品产业链、循环型皮革加工产业链、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产业链和现代绿色食品产业链,绿色产业持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集中供热
能源供给降碳增绿
最大供热量可达650吨/小时,年供热能力可达450万吨以上。在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国能神福1×50MW热电联产机组扩建项目已投入使用,为晋江140家食品、染整、纸制品等行业企业输送着清洁高效的热能。
晋江经济开发区还携手国能神福(晋江)热电有限公司,投产18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总容量 42MW), 储备10个项目(总容量 40MW),并实施园区绿色低碳能源供应链集采合作项目,有力推动园区加快绿色转型、低碳发展。
集约高效
园区发展“点绿成金”
绿色是发展的最美底色。
走进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食品园,一个个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厂、热电厂、自来水厂,支撑着园区绿色发展的“硬核”底气。
近年来,晋江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余热回收利用、生产技术改造等节能降碳项目,着力推进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资源利用绿色化和产业发展绿色化。
以标准化试点园区建设为契机,晋江经济开发区加快盘活低效用地,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腾挪”出广阔空间。在五里园,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成功开园运营;在英林园,英林服饰标准厂房一体化微工业园项目(一期)已开园投用,项目(二期)今年也将竣工交付;在金井园,绿色新材料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一期)如期竣工;在安东园,已开园的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迎来一批又一批进场安装、调试的生产设备。产业空间“向上生长”迈上新阶段。
“在碳达峰试点建设方面,我们有意愿、有保障、有潜力,相信也能探索出经验,打造出亮点。”晋江经济开发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国鑫表示,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园区各企业也积极主动向“绿”靠拢,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广和新设备的投入、新绿色低碳能源应用等方面,不断提升“含绿量”“含金量”。
下一步,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晋江经济开发区将进一步完善“3+4+2”现代化产业集群,加速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落地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挖掘节能降耗、循环利用、减污降碳潜力,强化创新能力,推动排放达峰、能级提升,以强“新”促“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