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泉州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在线访谈》关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项目创优年”专题节目,聚焦“文旅+”专项行动。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交通运输局、泉州市商务局、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文旅集团等部门将做客直播间,与广大市民进行互动交流!泉州广播电视台《在线访谈》全媒体报道组——泉州广播电视报通过问卷形式,事先对本期节目展开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有2000位热心市民、游客积极参与,泉州广播电视报从中抽取了有效问卷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2023年以来,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出愈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文旅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泉州抢抓全国文旅产业复苏机遇,深入开展“文旅+”专项行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动产业经济延链补链,促进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高品质文化生活空间,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
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泉州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如今,具有当地特色的旅行体验,往往更容易调动游客的兴趣。在这样的潮流中,“世遗泉州”迅速崛起,泉州“簪花”火爆全网。“簪花热”的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泉州这座城市持续走红有了更坚实的底气。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那么,受访者对泉州文化旅游资源了解多少?“您认为泉州文化旅游的最大优势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40%受访者认为泉州文化旅游的最大优势是“文化资源丰富”。
您认为泉州文化旅游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多选)
泉州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非遗城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八方游客展现了海丝名城的优美风韵和世遗之城的独特魅力,“非遗”体验逐渐成为旅游新趋势。提到泉州非遗体验项目,超六成受访者对泉州木偶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受访者希望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进一步呈现给游客,增强泉州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此外,蟳埔簪花围、泉州南音也备受喜爱。
您喜欢的泉州非遗体验项目有哪些?(多选)
需求升级推动“吃住行”释放消费新活力
文旅热潮对于行业的推动作用,如同一条主线,深刻影响着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为城市提质增靓的同时,也为游客打开了新的旅行方式。
近年来,泉州致力于打造由常规公交“小蓝”、电瓶车“小白”、微循环公交“小灰”、公共自行车“小黄人”,以及复古铛铛车和双层巴士组成的“多元文化多彩交通”公共服务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交+慢行”出行服务体系。调查结果显示,在泉州古城受访者选择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常规公交“小蓝”最受青睐,选择比例为56%;其次是古城公交“小白”,选择比例为47%;此外,43%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微循环公交“小灰”。对于节假日期间的市内交通,出于便捷性考虑,受访者通常更偏好于“公交车”。
在泉州,您更关注餐饮服务的哪些方面?(多选)
在餐饮服务方面,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受访者会首要考虑食品安全,54%的受访者则更看重店堂环境及服务质量,48%的受访者会考虑餐饮店的地理位置,47%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地方特色风味美食。此外,餐饮价格、顾客口碑也是受访者作为决策的依据。
许多游客在旅行中更加倾向于探索当地特色,住宿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酒店,而是要贴近烟火气、贴近原生态。有特色、高品质服务的住宿业态,越来越受游客青睐。
过半数受访者愿意成为泉州旅游“代言人”
为进一步提升泉州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近年来,泉州做好“文旅+”文章,全力擦亮“世遗”金字招牌,不断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项目,提升消费品质,为八方游客带来了众多新鲜和惊喜,让城市形象更加“出圈”。传统文旅市场,城市“出圈”主要靠先天的知名景点,而如今的“网红”城市,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出圈”新方式,需要通过更多新的宣传推介方式保持其“热度”。当被问及“您认为泉州在文化旅游推广方面做得如何”时,有3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好”,35%的受访者选择“较好”选项。市民游客主要从哪些渠道了解泉州文化旅游信息?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通过社交媒体渠道获取相关信息;23%的受访者从旅游官方网站获知;22%的受访者通过朋友推荐了解到泉州文化旅游信息。“您是否会推荐亲朋好友到泉州旅游?”过半数受访者的答案是“一定会”。
“建议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多种商品形态,融入城市标识,推动老字号与文旅结合”“希望进一步丰富产品业态”......在调查中,广大市民游客积极发声,建言献策,期待上线部门聚焦文旅热点,线上回应社会关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