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泉州动态 > 泉州要闻
【政策找企促发展】惠安:全过程惠企安商,兑现资金5.6亿元!
来源:惠安县委办、惠安县政府办、惠安县纪委监委、惠安县发改局 2024-05-16 10:02 阅读人数:1

  

  近年来,惠安县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聚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前端、中端、后端服务举措,对民营企业政策、资金、环境等提供全方位支持,以“要简单、来惠安”的决心厚植“惠企安商”土壤,推动民营经济向好、向快、向上发展。  

    

  做优前端

  “源头式”增进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政策惠企在前。在顶格落实上级各项优惠政策基础上,叠加出台数字经济“八条”、知识产权“二十条”等12项政策干货,推行部门算账、企业收账“红利清单”模式,拓宽免申即享范围,2023年累计兑现各类惠企资金5.6亿元。做好精细化税务服务,推出“精e税管家”个性化服务方案,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重大涉税费事项分门别类推送政策,累计减税退税降费6.34亿元。

  二是要素保障靠前。强化用地保障,实施“万亩征地”“拔钉清障”专项行动,2023年新征土地3015亩,获批成片开发方案16个、面积6815亩,统筹资源、二次招商,已收回或处置闲置、低效用地2031亩;强化交通配套,完善路网结构,实施滨海大道拓宽改造工程(一期)等15个、104亿元重大交通项目,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入围国家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三是服务审批提前。优化审批流程,将各工程建设审批用时压缩到1个工作日,推行并联审批,推广“交地即交证”“多证联发”等审批提速模式,充分利用土地报批时间“空白期”,通过前置预审,实现前后置事项同时办理,推动21个项目平均审批提速3个月。

   

  提质中端

  “聚合式”培育民营企业发展动能

  一是科创成果高效转化。强化专利转化运用,指导3家中小微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1100万元,新认定3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3年发明专利拥有量1646件。加快落地赛迪科创基地等高能级院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企业异地研发中心3个,全社会有效研发投入增长12%。

   

  二是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施“百名行长进千企”活动,先后举办外贸、电商等领域产融对接活动22场,授信超181.71亿元。创新设立先导产业基金,依托AA+评级城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设立1个母基金,参投、合作7个产业基金,打造主攻高新产业的县域基金矩阵。开展“雏凤培育”专项行动,导入东兴、中泰等券商资源,“一企一策”定向扶持培育,目前共有上市企业4家。

  三是高端人才孵化培育。构建人才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评价,推动达利食品等龙头企业自主认定各类人才160人。构建人才服务网络,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优化人才创享中心、后窑青创街区等运营模式,建设嘉禾万璟苑等3个、2500套人才公寓。探索项目合作、技术指导、“飞地”用才等方式,灵活引进一批紧缺急需人才,2023年新增省市级高层次人才619人,引进高校毕业生592人。

  增效末端

  “降幅式”减轻民营企业发展负担

  一是打造亲清和谐营商环境。沟通有渠道,落实“四下基层”、“早午晚餐会”、重点工作定期调度等机制,开通12345企业服务热线,解决沉寂11年的泉州船厂复工复产等难点问题58个。交往有边界,制定“清风惠企安商”八项行动,完善领导干部出席相关活动的规范,进一步明确政商交往行为清单。

  二是打造公开透明法治环境。持续优化涉企执行,创新“智慧执行协同平台”,整合县执行协同单位31家,实现联动事项“一网通办、一次办结”,获福建高院肯定。妥善审结民商纠纷,全面推广不予、从轻、减轻行政处罚和免于行政强制事项等“四张清单”,让企业安心创业。

   

  三是打造公平守信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以外“非禁即入”。推动信用信息归集,落实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工作,累计归集数据1317条。畅通企业信用修复渠道,办理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24户次,提前停止行政处罚信息公示8户次,信用修复操作率达10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