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市聚焦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直面矿山救护短板,以《福建省矿山救护队建设指导意见》为指导,从队伍“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入手,推动建设泉州市首支“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矿山救援队伍,为全省矿山救护队伍建设发展提供了“泉州样板”。日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福建局、福建省应急管理厅行文推广我市探索拓展矿山救护队建设发展新路径经验做法。
搭平台
因地制宜破解建队难题
针对泉州市矿山企业分布较广,辖区内无专业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服务“一队难求”,且单个矿山企业建设救援队伍存在资金投入大、保障难等问题,在省级矿山应急救援管理机构的指导下,泉州市因地制宜、对标对表,高效建设矿山救护队,填补矿山应急救援短板。
一是对标对表,深化标准落地。依据《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考核规范》,泉州市探索“政府建队、企业运营”模式,依托福建省德化鑫阳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阳公司)成立县属国有企业泉安救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泉安公司),与三明市矿山救护队达成合作协议,以加强小队(12人以上)独立驻点的模式与三明市矿山救护队现有力量共同构成独立中队,救护队指战员定员编制纳入三明市矿山救护队管理。应急救援基地按独立中队标准进行建设,后期拟根据泉州市矿山救援以及社会化综合救援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扩大队伍规模,拓展救援范围,向独立中队建队方向发展。短短8个月内从无到有组建了泉州市矿山救护队,并于2024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泉州市首支“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矿山救援队伍。
二是标准配备,完善设施建设。选址德化县美湖镇美湖村闲置旧村部,规划建设集办公、训练、保障为一体的综合性救援基地。按标准化建设及区域救援特色,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包括灾区卫星电话、氧气呼吸器、自动苏生器、多种气体检查仪、救援防护服、急救器材、综合体能训练设施、培训用多媒体设备、心肺复苏模拟训练仪等救援、训练装备,为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提供坚强的装备保障。同时,积极协调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筛选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方式,优中选优录用11名救护队员,目前所有在编在册队员均为退伍军人,平均年龄26岁,业务水平提升快,发展后劲充足。
三是多元供给,保障发展要素。根据《福建省矿山救护队建设指导意见》精神,按年度与辖区内矿山签订救护服务协议,根据矿山性质及核定产能,收取相应标准的服务费,以保障救护队人员工资、装备维护等日常运转。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对装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已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支持救护队装备建设,与辖区内及周边县域共计25家矿山企业签订了救护服务协议,年服务费用103万元。
唱主角
真抓实干精细队伍管理
泉州市矿山救护队从党建引领、训练演练、实战考核、统一调度四方面入手,制定专项措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队伍综合能力。
一是党建引领,践行社会职责。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治理念,根据《指导意见》精神,成立泉州市矿山救护队党小组,以党建带队建、以党建带业务,强化党员模范作用,着力建设集党性教育、作风建设和业务培训为一体的先锋队伍。在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践行矿山应急救护服务及社会化应急救援任务。
二是训练演练,磨炼救援技能。瞄准实战需要,本着“用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规划安排每月训练任务,每天开展技术操作、准军事化操练、仪器操作、医疗急救、理论知识、综合体质等训练科目均不少于1次,每月开展激烈行动训练不少于6次、高温浓烟训练不少于3次,每季度开展耐力锻炼不少于3次;同时每月安排不少于1次综合应急演练,合理设置实景事故场景,拓展演练科目,制定灾害处置方案,贴近实战磨砺队员。
三是实战考核,检验队伍能力。制定《泉州市矿山救护队标准化实战化考核办法》,通过模拟实战救援开展标准化考核,将救援准备、战术运用、仪器操作、医疗急救、技术操作等考核项目融入到事故救援行动中,操作项目全部以现场检查考核,检验救护队的灾区现场应变能力,探索形成一套全过程、全要素、实战化的标准化检查考核模式。推行指战员“以岗定责、以绩定酬”的绩效考核机制,按“一级、二级、三级、不合格”四个等级确定队员年度考核情况,对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建议淘汰退出或转岗安置,切实促进队伍标准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提升。
四是统一调度,科学指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考虑长远发展,以独立中队的框架配置内部机构,常设队长1名、副队长2名,下设办公室、装备、财务等6个职能科室,培训复训、应急演练、定级考评等日常业务接受三明市矿山救护队统一指导,救护服务、应急救援调动等由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统一指挥调度。根据服务矿山企业分布情况,完善建立矿山救护HSE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编制应急救援路线图,修订完成值班、待机、接出警、预防性检查、学习训练、设备维护等管理制度,建立服务区域矿山基本信息档案,在突发事件处置中,能实现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反应快速、安全处置。
优服务
高效运营助力多向发展
积极拓展队伍安全技术服务范围,不断优化队伍组织结构,助力队伍多向发展,提升救护队品牌效益。
一是主责主业,提升服务质量。救护队制定矿山安全预防性检查计划,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深入矿山企业采掘一线,扎实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供定制化安全技术服务,对不同矿种、开采方式和规模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督促整改消除隐患,指导并参与矿山应急演练,开展员工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教育等工作,助力矿山一线员工“人人懂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强力支撑。救护队每年1月份将年度矿山救护服务工作计划,报所服务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每年开展1次矿山救护服务质量“双向评价”,监管部门将结合评价结果,适时调整救护服务内容,确保救护服务实质高效运行。
二是一专多能,拓展业务范围。贯彻“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思想,主动适应“专常兼备”要求,在保障矿山救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及装备优势,积极拓展“多能”,全面推行多灾种、无脚本、实战化救援训练、演练。同时,根据应急救援形势需要逐步拓展业务范围,将队伍作为一支重要救援力量并入地方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和救援指挥平台,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有限空间、水域山川、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社会化综合应急救援,不断提升实战经验和能力,树立良好的矿山救护形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