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56个民族成份俱全,少数民族人口3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8万,居福建省首位。近年来,泉州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有效强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融入感和归属感,走出了一条各族人民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和谐交融的泉州新路。
2022年6月,泉州市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今年10月,泉州市受邀参加全国政协民宗委“边疆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内地的政策举措”专家协商会并作典型发言。多年来,泉州市在民族工作上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多次获评国家和省级表彰,其中,泉州市人民政府3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泉州市民族宗教局2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次被国家民委表彰为全国民委系统先进集体。
永春县南美回族村南音演奏丰富群众生活
重规划:同城同待遇,他乡变吾乡
大力弘扬爱拼敢赢精神,先行先试,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优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在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牵头引领下,统战、民族宗教、司法、公安、教育、人社、卫健等部门协同配合,共同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户籍、法律、医疗、教育等政策支持,使他们能够共享城市发展建设成果。2012年全市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持证流动人口享受24项市民化待遇;2013年丰泽区被确定为福建省首个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14年试点单位扩大至鲤城、晋江;2016年泉州市印发居住证管理规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盖;2019年,为市区385名外来少数民族流动摊点经商人员办理“进店入市”合法经营。
丰泽区推进流动人口统一服务管理,给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保新农合、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同城均等市民化待遇;公办学校向流动人口子女零门槛开放;为语言不通、融入城市困难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技能培训;建设流动人口廉租房解决了13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问题。
晋江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高度密集,在全省率先推出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持证可享有子女义务教育、社会保险、医疗互助等30项市民化待遇;全面放开流动人口落户限制,实行“无房也落户”“先落户后管理”等政策,落户人数达12.8万人。在全省率先推行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办法,持证新晋江人实行积分管理,申请积分排名人数已超10万人。
晋江市编排展示汉藏一家亲的舞台剧《永远的格桑梅朵》重服务:石榴籽紧抱,团结花盛开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社区、乡村、学校和连队等基层一线,持续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构建,培育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个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试点单位、1个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和10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区重点单位,数量居福建省前列。
泉港区投入1000多万元,全面规划“6”大功能布局,建设全省首个联域邻里中心、全市独有海岛邻里中心等,打造各民族互嵌共居的“一站式生活服务,个性化多彩空间”15分钟幸福生活圈。钟厝畲族村、鸢峰畲族村和叶厝村联合成立“畲乡融合调解室”,实施矛盾纠纷调解、便民服务、治安联防、行政执法等“一站式”综合调处,有效化解各民族矛盾纠纷。
丰泽区源淮社区多民族共居,积极推行“一家四园五基地”服务模式(“一家”,即市民之家;“四园”,即温馨家园、开放学园、创业佳园、生活乐园;“五基地”,即儿童早教发展基地、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女性生殖保健基地、爱心帮扶救助基地、老年人关爱基地),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好融入社区生活。成立石榴籽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居委会、小区物业、居民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为各族群众提供代交水电费、送粮送油等精细化服务,打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社区管理格局。
泉港区钟厝畲族村做强海盐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丰泽源淮社区学龄儿童参观丰泽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重引导:用爱暖人心,同心育家园
积极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关爱帮扶,在思想上、情感上强基筑魂,持续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2022年,开发民族教育类课题48项,汇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教学优秀案例157份,开展思政观摩课教学活动8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团课”,以及“访学传统技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等。2022年累计资助少数民族家庭贫困学生263人次,金额近19万元。
泉州市农校建立“代理家长”制度,遴选优秀教师担任西藏学生的“代理家长”,让他们充分感受大家庭温暖。泉州师范学院设立民族工作室,常态开展民族文化融合主题开放日、共植“同心林”、民族服饰展等活动,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晋江宇踏公司员工800人,外来少数民族员工超1/3。他们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旅游团建活动,为外来少数民族员工开“生日趴”、开设普通话课程等,让他们尽快融入本地生活。
泉州元件厂电商园设立闽疆扶助农特产品销售平台,为新疆青年在闽创业提供免费注册地址、办公场地和创业指导服务,培训新疆电直播人才近千名,帮助销售新疆农特产品为其创收500余万元。
在泉外来少数民族融入泉州同时,也积极为泉州做贡献。2022年泉州疫情爆发期间,在泉经商新疆小伙麦提托合提·杰力力主动筹办“民族一家亲”爱心餐厅支援抗疫,为各族群众免费送餐1万多份;新疆护士迪丽胡玛尔·木太力甫和她的台湾同事陈汎汝奋战抗疫一线,被人民群众誉为“战疫姐妹花”;“泉州抗疫一线结出民族团结‘石榴籽’”的先进事迹获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
第七届泉台两地雕艺行业职工技能竞赛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举办,两岸130余名创业青年参加比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