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泉州动态 > 泉州要闻
晋江、惠安入选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典型案例
来源:晋江市政府办、惠安县政府办 2023-10-07 09:01 阅读人数:1

  近日,福建省工信厅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2023)》(以下简称《白皮书》)。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从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背景与必要性、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的现状与成效、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典型案例、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路径、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思路与推进措施等五大版块,全面介绍了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实践与成效。此外,《白皮书》以晋江市、蕉城区、翔安区、惠安县、新罗区、邵武市作为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做法与成效分析。

  晋江市“五个赋能”助推纺织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 

  晋江市坚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根植实体经济,把纺织鞋服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深耕细分市场,从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园区标准化、优化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发力,纺织鞋服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2022年纺织鞋服产业产值441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60%,占全省纺织鞋服产业产值35%,荣获“世界夹克之都”“中国鞋都”“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泳装产业名城”等称号。

  一是数字赋能,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通过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纺织鞋服产业改造升级,引进国家级纺织鞋服大数据中心,落地5家数字化服务平台,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关键环节,推出仿真模拟设计、智能排产、智能仓储、新零售系统等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打造了百宏、华宇、信泰等一批5G智慧工厂标杆示范项目,在纺织鞋服产业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全市纺织鞋服企业“上云上平台”900多家,县域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7位。

  二是科技赋能,“晋江制造”变“晋江智造” 

  晋江引进建设一批顶尖创新平台,构筑研发创新高地。布局建设福州大学晋江校区、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形成四大高校、九家高水平国字号研发平台共同发展格局。创建福建省高端绿色鞋服制造业创新中心,主动对接纺织鞋服企业技术需求,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对接,多项功能性面料、新型鞋用材料技术落地转化。实施纺织鞋服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发展规模定制设计服务,抢占纺织鞋服细分市场高地。

  

  三是品牌赋能,提升产业竞争力 

  晋江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纺织鞋服品牌,与广东、浙江国内区域品牌男装齐名。安踏、三六一度、中乔等国内知名体育品牌享誉中外,是国内著名的制鞋产业基地。七彩狐、号手、达丽等泳装、内衣品牌企业快速崛起。部分针织品生产企业成功进入阿迪达斯、斯凯奇、耐克等全球知名品牌企业供应链。

   四是园区标准化赋能,助推产业升级 

  2022年,晋江建成超150万平方米的综合产业空间,打造了一批产业链条化、功能复合化、园区社群化、空间柔性化的示范性产业社区。坚持以片带面,建立亩均效益评价机制,加快经济开发区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金井绿色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引导汇聚一批成长型高端面料整理、绿色新材料等优质项目落地,促进产业集聚,优化提升产业链条。

   

  

  五是营商环境赋能,优化产业生态 

  秉持“亲有度、清有为”理念,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推车手、护航人,在企业服务上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全力打造“晋心晋力”营商服务品牌。落实“单一窗口”专班服务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全力为企业解难题,所有项目审批时间在承诺时限上再压缩一半。深化落实党政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民营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等靠前服务,全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惠安县打造化工材料发展新高地 

  惠安县以泉惠石化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构建以中化泉州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基础化工为主线、合成纤维为特色、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两翼的石化产业链。2022年石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71.3亿元,占全省石化产业营业收入的14.1%,泉惠石化工业园区连续四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30强”,是福建省首家入选全国绿色化工园区名录的园区。

  

  一是铸链为主,协同发展 

  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引进中化泉州石化公司等相关项目,形成1500万吨/年炼油、100 万吨/年乙烯、80万吨/年芳烃的生产能力,促进一批“隔墙工厂”落地,实现园区内原料管输直供,提高炼化产品在园区内直销加工比例。目前已入驻中仑塑业尼龙6切片、邦丽达高吸水性不饱和树脂、永悦科技不饱和树脂、香江石化热塑性弹性体、石大胜华新能源材料等30多个石化中下游项目,构建乙烯、丙烯等10条产业链,形成央企、民企和外资企业耦合发展格局。

  

   二是招商为要,提振后劲 

  发挥中化泉州龙头带动作用, 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中下游领域,梳理园区产业链,制定重点发展产业链图谱,明确招商项目目录指引,精准对接全国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开展有针对性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安迪苏蛋氨酸、山东益大针状焦等 9 个项目,总投资约350亿元,通过中化泉州厂区内土地优化布局方式落地聚醚多元醇等 18 个项目,总投资270多亿元。

  三是安全为本,强化保障 

  深入开展园区安全整治提升,不断完善公用配套设施。在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累计投入约 150 亿元,先后建成公用管廊、污水处理厂、一般固废填埋场、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搭建起串联园区各企业的水电气热公用工程网,实现水电气热集中供应和污染物集中处置。强化安全整治提升,以“达标工作专班”模式开展安全风险D级达标创建,建成综合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管理,提升园区安全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