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获选的泉州古城科普基地,由黄氏宗祠—泉州文物考古研究所、金鱼巷—闽南传统技艺科普基地、旧馆驿25号—闽南艺文新空间、闽南艺文新空间、正音书院—文学体验活动科普基地等9处组成。此次获选,意味着泉州古城在全国建筑文化科普方面获得官方认证。近年来,泉州古城不仅设立世界遗产展馆讲述遗产点故事,还有不少古建筑得以修缮活化,成为大众喜欢的艺文展示空间,未来将开展更多以传统建筑文化为主的科普研学,传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来自省住建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有9108栋历史建筑。今后我省将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教育功能,积极推动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免费对公众开放。
下面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古建筑获选吧!
黄氏宗祠
——泉州文物考古研究所
黄氏宗祠原已荒废并有部分地方被火烧毁。2019年,泉州对该建筑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其原来的风貌。
利用修缮后的黄氏宗祠,作为泉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同步作为泉州古城考古陈列展示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与各小学共建,让考古走进校园、让学生走进考古所。
金鱼巷49号
▲吴秋瑜 拍摄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泉州工作站金鱼巷49号是通过以修缮权换取使用权的一栋传统风貌建筑。利用这栋传统风貌建筑,设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泉州工作站,围绕泉州遗产保护管理、文化遗产价值传播和社会教育,助力泉州遗产保护。
金鱼巷
在这短短的270米,浓缩了海蛎壳水洗石、出砖入石等十余种闽南古建筑传统工艺,民众穿梭在金鱼巷内,便可身临其境地了解。
旧馆驿25号
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
旧梨园剧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通过对旧梨园剧场进行加固,并改造成陈列馆。
台魁巷7-1号
▲图:泉州晚报
——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泉州工作站泉州古城办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在台魁巷7-1号举办亚太区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特展(选取亚太区部分世界遗产建筑展出)。
加强泉州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之间在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提升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小山丛竹书院
——泉州古城书院复兴&泉州文化复兴科普基地
小山丛竹作为“泉州旧八景”之首,因欧阳詹、朱熹、弘一法师三位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贤哲在此留下足迹而闻名遐迩,占地10亩,是泉州文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正音书院
西街游客服务中心
——非遗展示科普空间
西街游客服务中心除了提供咨询接待、资源推介、风光展示、信息交流等系列服务外,还作为泉州古城“润物无声”青年创客文化IP孵化项目产品展陈空间,设置了非遗手工体验课程区,并不定期举办体验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