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泉州动态 > 泉州要闻
泉州市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
来源:泉州晚报 2021-12-28 10:13 阅读人数:1

  “老书记,请问您对村里未来发展有什么意见建议呢?”“阿婆,小区马上要装电梯了!”新一届村(社区)“两委”一上任就走村子、进楼栋、入民户,既问需又问计,道路平整、老旧小区改造、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等一批民生实事办成办好。

  村(社区)“两委”换届,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接力,是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换届工作启动以来,泉州周密部署、有序推进。截至12月17日,我市圆满完成2537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各项任务,整个过程严谨规范、平稳有序、风清气正,一次性选举成功率、村(社区)主干“一肩挑”、“两委”班子35岁以下年轻干部配备率、妇女成员配备率均达100%。全市村(社区)“两委”班子的年龄、文化、性别等结构均明显改善。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换届,全市2056个村、481个社区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为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夯实了组织基础。”

  抓早抓实—— 牢牢掌握换届工作主导权 

  高质量源自扎实的工作基础,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我市坚持“抓书记、书记抓”,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乡党建工作绩效评估、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两级党委书记全部担任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带头联系选情最复杂的村(社区),现场调度指导,切实扛起政治责任。

  “近段时间,各级干部经常到村里来,征求我们对村里发展、对村干部人选的意见建议。”有农村党员说道。换届启动前,泉州市开展多轮“逐村议班子、议干部”工作,全面掌握班子运行情况,发现储备后备力量。换届启动后,依托“民情茶室”“邻里议事厅”等民主议事协商载体,我市组织召开恳谈会、议事会等1621场次,凝聚起民心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党员群众感慨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眼’、宣传政策的‘嘴’、倾听呼声的‘耳’、服务群众的‘手’。”

  部署研判“早”字当头,整顿攻坚“实”字为要。泉州市坚持重难点问题前置解决,提前半年建立“红黄绿”三色选情预警台账,对选情村情复杂的138个村(社区)赋予“红码”,并派出130个工作组帮助整顿转化。一些地方依托“乡村振兴导师帮带制”,组织老镇街、老支书等力量,组团巡诊把脉开方。

  选优配强—— 持续优化队伍结构 

  当前,泉州市吹响了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奋力扛起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担当的号角,这对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着力推动村级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以前年轻人都进城了,要选出有能力、有活力的村主干很不容易。现在不一样了,一批年轻人主动回来竞选。”一些山区县乡的组织部门工作人员感慨道。为了选准、选好人,泉州市立足城乡发展需要,拓宽视野,从本地“选”一批,从城外“引”一批,就地“提”一批。特别是重点挖掘综合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人选进入班子,想方设法集聚人才。

  为确保人选立得住、过得硬,换届突出“双好双强”正面标准,严格联审过筛子。换届过程中,实行“村预审、乡镇初审、县级联审、市级抽审”四级审查机制,逐级逐项过筛甄别,将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挡在门外。

  注重实战考验,结合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工作,组织“两委”人选参加疫情防控、创城创卫、志愿服务等工作,既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也为选举预热。同时,派出市县纪检、组织部门干部365名,近距离考察识别,发现并优先推荐102名敢担当、善作为的后备力量进入“两委”班子初步人选,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及时调整。

  人要选好,班子更要配强。泉州市按照基层治理与换届后组织运转相协调原则,优化组织设置,及时将363个村(社区)党(总)支部升格,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其中,立足村级发展实际,全面推行“一肩挑”,并综合考量“两委”班子成员年龄、性格、能力等情况,反复比选精准配对,增强整体功能。

  据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统计,新一届“两委”班子中,“一肩挑”达100%,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一批讲政治、善治理、有担当、群众公认的好干部成为助推全面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实现‘一肩挑’以后,我带着村‘两委’拧成一股绳,人心齐了,发展思路理得更顺了,工作推进更高效了。”换届前后的鲜明对比,让一位连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深有感触。

  依规有序—— 交出换届高质量“答卷” 

  村(社区)“两委”换届政策性、法规性、程序性强,只有依法依规进行,才能经得起检验。泉州市从规范程序标准、严肃选风选纪着手,全面确保换届质量。

  面对乡镇(街道)党(工)委调整面大、缺乏换届工作经验的现状,编印换届工作《一册通》,制作《换届规程》动漫宣传片,组织换届业务培训会等114场次,既讲政策法规又作经验分享,实现县乡村三级“操盘手”全员培训。

  “请各位同志全程戴好口罩,配合现场工作人员亮码测温,入场后隔开位置坐下,纸笔等个人物品不交叉使用。”在换届现场,参会人员排队查看健康码、行程卡,测量体温,井然有序。各地组织部门联合卫健部门加强具体情况具体指导分析,制发换届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做到疫情防控、换届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选举环境是否风清气正,直接关系到换届成败。泉州市坚持把换届纪律挺在最前面,严抓选风选纪,继续实施防止和查处拉票贿选行为暂行规定、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制度,划定换届纪律“红线”。结合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工作,组织全市农村(社区)党员以“严肃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纪律”为主题作出承诺23万项,承诺践诺情况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引导党员群众合法合规参与换届工作。

  “这次换届,社会舆论、群众监督渠道更加畅通了!”党员群众纷纷点赞道。泉州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市县乡分别公开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专线电话,建立来信来访登记、查处、反馈制度,及时核实查处反馈群众反映的问题,本次换届期间信访量比上届下降33.1%。建立市级巡回督查、县乡派驻指导、村民小组民情直报四级监督制度,全过程跟踪、全天候监测选风选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清风拂过泉州湾,党旗高扬刺桐城。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雏雁丰翼,全面乡村振兴新局面正在泉州大地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