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弘院长讲解物联网科普知识
安装智能井盖系统
近期,有细心的市民发现,鲤城区浮桥附近的井盖都在进行改造。“我院与泉州市政工程管理处及泉州市排水管理中心签订智能井盖应用建设合作项目,为辖区的220余个井盖进行智能化改造,提供全套系统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院长庄弘透露。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并被提升为我国国家战略。基于此背景,五年前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落户鲤城区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物联网科学普及与应用势必将成为下一个风口,他们有幸得以快人一步在泉州这片民营经济活跃的沃土上栽种良木。
科研落地 智能井盖升级城市管理
别小看这小小的井盖,由于易毁难发现、维护成本高等问题,给市政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困扰。三年前,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想市政管理之所想,启动智能井盖项目研发工作,去年完成研发。
智能井盖的研究不只是物联科研成果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为智慧城市的管理奠定了基础。庄弘说,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考虑到低运营成本、低功耗、传输距离长、易修护等多方因素。他们组成了项目科研小组进行攻关,目前研究院已与泉州市排水管理中心、泉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泉州江南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签订建设合作协议,首批约500个井盖已经上路试点。下一步,将立足泉州,紧接着覆盖全省,最后辐射至全国。该项目在“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亮相后,受到了省、市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及业界的肯定。
那么何为智能井盖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研究院。原来该智能井盖管理系统主要由物联网多功能节点标签、物联网节点信息接入基站、物联网巡检终端(可选)组成的数据采集、网络数据传输、后台数据处理和应用服务等层次模块构成。“简单点说就是,在井盖上安装了传感器标签,一旦井盖出现搬动、倾斜、跌落等状况,系统自动识别有异常,并向后台发出信号,告知业主单位及时抢修。”正在检测井盖运行情况的工作人员说,后端数据还会形成数据池收录到服务中心,利于后期的分析管理。该项目集成应用了识别、感知、移动通信、地理位置信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拥有智能高效、准确实时、功能完善等诸多优点。当路面井盖异动信息传回之后,就会第一时间发送给巡检人员,整个巡检过程准确、快捷、高效,大大提升城市井盖智能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把事故控制在萌发状态。
“这只是我们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中的一个。”庄弘介绍说,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12月,是经原福建省信息化局批准的省级科研单位,2013年5月落户泉州,下设大数据应用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所、软件技术开发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主要从事创新型信息化课题研究和实用型应用技术培育及孵化,竭力履行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和投融资五大服务功能。目前,己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外观专利11项。领域涉及人脸识别、石材管理、智慧云配送、新型扩频微波接收机数字化伪码同步、防雷滤波功能的通信车电源系统、基于KG510中继台的远程控制系统、轨道交通系统的通信电源、PM2.5在线监测系统子站结构、多功能3D打印系统、智能井盖管理系统等。
人才团队 逐步形成高端人才磁石效应
在万物互联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想占据产业链顶端,必须有人才团队做依托。“我们坚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原则,人才队伍包括院士2名、‘千人计划’人才1名、高层次人才12名、博士12名、硕士3名、本科15名。 ”庄弘说,他们关心人才的自身成长与发展,在院全体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研究院先后获评“中国4A级社会组织”“福建省新型研发机构”“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首批泉州市人才工作直接联系点”,获批筹建“6·18虚拟研究院物联网产业分院”。
该研究院还发起成立泉州市物联网科学学会、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协会。为了进一步普及物联技术和产业,更多次承办“泉州‘互联网+物联网’创新研讨会暨物联网产业对接会”,主办了“国际互联网产业·智能制造峰会暨项目成果对接会”,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莅临做关于“我国物联网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
“我们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向外输出产业人才。”庄弘说,去年研究院与南安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与新华网、华侨大学三方共建“泉州市无人机飞行学院”。为了给人才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研究院还与中国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以及泉州银行、江西联通、泉州广播电视台、泉州晚报社、泉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一系列产学研转合作。
“这里有很好的学习机会,有利于个人成长。”负责APP软件开发的工程师陈伟宏和嵌入式硬件开发工程师吴帆都认为,物联网对于以实体经济为主的泉州产业而言,极具前瞻引领作用。泉州当前物联网人才紧缺,研究院逆势上扬的发展势头,进一步表明了该领域未来的前景。在研究院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逐步掌握了从硬件到服务器再到手机端数据交互等多项前沿技能。
持续研发 运用科研孵化多家企业
“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只是起步,未来我们还有很多成果要推广。”庄弘说,目前他们自主开展和完成的项目主要有“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云配送平台”“城市高智能数控井盖管理系统”“城市园林自动浇灌系统”“智慧旅游”“PM2.5在线监测系统”“智能书包”“智慧医疗滴液管理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等。其中智能井盖已经落地,智能书包也已经对接企业进行产能转化。
“智慧医院滴液管理系统将进一步解决医护人员紧缺,病患家属看护难等医疗痛点问题。”研究院商务中心主任陈嘉琳说,当前该系统已逐步成熟,下阶段期待与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合作,采取租赁的方式达成共赢。该系统可以在病人住院挂瓶滴药液时,作为液体使用量减少的智慧提早预警传感器,它能高效智能监测药液使用情况。当发现滴液剩余量较少时,即向护士站发起语音报警提示,同时推送告知所在病房、病床、病人药液余量情况以及药液属性等相关信息,以便提前预备所换药品或拔针,减轻护士工作量。在当班护士正忙未能及时到该病房换药液,且系统监测到已无药液可滴时,系统将会自动关闭本地挂载的硬件输液阀门,避免病人针口回血。“系统支持无线模式以及离线模式,可同时用于护士站管理以及家属的离线管理,极具产业价值。”业界人士评价说。
另外,研究院已经合作落地的智能家居系统,目前也以标准化整合的优势受到业界的关注。相较于单一企业推广的智能家居系统,研究院推出的全屋智能系统融合了各项家电甚至包括门窗感应系统,可高效复制集结相关电器建材企业达成互利模式,利于项目推广,提升客户的体验值。
长久以来,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持续不断地诞生各项科研项目,用实际行动配合推动区域经济升级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