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舞台演绎闽南童谣
闽南童谣是采用闽南方言创作并传唱的儿童歌谣,是闽南文化中最生动鲜活的一部分。昨日下午,位于鲤城区的华岩小学举办了一场“班班学唱泉州歌诀(闽南童谣)”比赛,千名学生演绎了一首首鲜活的闽南童谣……据悉,不仅是华岩小学,我市众多幼儿园、小学均积极开展闽南童谣进校园活动,以闽南童谣为突破口,让广大来泉务工人员的子女学习闽南语,接受闽南文化,同时也让土生土长的泉州小朋友喜欢上闽南语,传承闽南文化。
现场
闽南童谣进校园 千名学生来演绎
昨日15时30分许,在华岩小学操场上,该校20个班级正参与“班班学唱泉州歌诀(闽南童谣)”比赛,每个班级表演两首闽南童谣,最后由评委打分决出名次。
比赛开始后,第一个上台的班级是二年级学生,他们演唱的是《羊仔囝》和《扒龙船》,“羊仔惊甲赶紧走,害我缉甲抛辗斗”、“五月节,扒龙船,大人囝仔哗哗滚……”孩子们咬字清晰、声音洪亮,赢得阵阵掌声。记者了解到,该校学生90%来自外地。四年三班的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班52名学生中,只有两名本地学生,其余学生均来自省外。
来自贵州的李同学说,他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好几首闽南语民谣,最喜欢的一首叫做《燕子的外型最好看》。他说,虽然很喜欢上闽南民谣课,但是感觉学起来还是有点难度。来自山东的男生小吴今年刚转学过来,“之前对闽南语一无所知,但是自从学校开始教学闽南语民谣,现在我多少懂得听一些”。
意义
以闽南童谣为突破口 让孩子喜欢上闽南语
华岩小学校长傅丽月表示,学校千名学生中有九成是来泉务工人员的子女,2015年下半年起,全校推广闽南童谣,每学年每名学生要学习10首闽南童谣,六年时间学习60首。通过学习这些童谣,不仅能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来泉务工人员子女更好地融入泉州这个第二故乡。
泉州市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主任、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常务副会长龚勤勤表示,闽南方言是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泉州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如南音、木偶、梨园为代表的古典音乐戏剧和民间音乐舞蹈等艺术,多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学习闽南语,对了解、传承闽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校园里推广生动有趣的闽南童谣,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儿童的知识,也让孩子们喜欢上闽南语。
“现在的孩子大多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有的甚至英语也说得挺溜,可闽南话却不大会说。”泉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泉州歌诀传承人李葱葱认为,闽南童谣是一个让孩子喜欢上闽南语的良好突破口,家长重视,孩子学习并喜欢上闽南语,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传承闽南文化。
部门
汇编童谣作品集 供各校学生传唱
鲤城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区十分重视涵盖闽南童谣的闽南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积极推进区域学校深入开展闽南童谣进校园活动,区属各校将闽南语童谣有机渗透到小学、幼儿园日常校本课程活动中,让孩子在学习、游戏中欣赏、体会闽南语的独特魅力。除了华岩小学,鲤城区实验幼儿园把闽南童谣作为幼儿语言、音乐的学习内容,收集100多首闽南童谣,通过开展“闽南童谣擂台赛”,让闽南方言、俗语及其富有音乐美的韵语和平仄节奏在幼儿中广泛传唱,并将此融入幼儿的早操和游戏中。泉州市实验幼儿园聘请“语言保护工程闽南发音人”谢永建为指导顾问,通过童谣诵读培训、园本童谣经典诵读指导等,让师生感受闽南文化魅力,掌握说好闽南语的技能。此外,他们还将优秀童谣汇编成一本《童心童谣—鲤城区优秀童谣作品集》,提供给各校在校园中传唱,深受师生喜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