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尾气 守护蓝天
随着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私家车激增,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汽车产生的尾气也给环境带来不小压力。2015年泉州汽车保有量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0.56万辆,并且还在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数量庞大的机动车所排放的污染物已占泉州市废气排放总量的18%左右,对空气质量带来不小影响的同时,也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医生表示,近年来受汽车尾气影响,呼吸道疾病患者增长,严重甚至可致癌。
治理汽车尾气及其他空气污染源,守护泉州的蓝天,各个部门正在行动,治理措施也在不断优化。值得注意的是,时下出现在泉州的新技术——HHO混合水动力汽车尾气治理技术,有望为尾气治理带来全新的“良方”。
治尾气 请从“治未病”开始
泉州空气这么好,治理汽车尾气有那么迫切吗?相信看到本期封面纵深关注汽车尾气问题时,一些市民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也难怪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从2006年至今,泉州的空气质量优秀率已连续十年超过97%,国内不少城市难得一见的蓝天在这里从来都不是奢侈品。
但正如人体没有不适感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健康重要,当汽车尾气之害没有“病发”的时候,很多人也无感得很,而一旦“发作”,再进行治理就不免伤筋动骨了。
曾经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个月排名全国第一的海口市,一度因为汽车尾气等“元凶”而出现7天的“轻度污染”;一向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这几年频遭尾气污染之苦;身为第一批环保模范城市的深圳,每年机动车尾气排放各种有害物质达20多万吨。这些“模范”城市的遭遇,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汽车尾气之害不容忽视!
天空很大,一辆车的尾气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当数以百万计的机动车日复一日排放尾气,而车主及相关各方又不把尾气治理当一回事的时候,受污染的空气就将惩罚我们。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汽车猛增,包括汽车尾气在内的大量有害气体弥漫整座城市。然而,当时没有环保产业,政府和民众对尾气和工业废气危害性缺乏认识,甚至认为奔流的汽车和林立的烟囱是经济发达的标志。就在1952年12月,伦敦发生历史上著名的严重雾霾,在这短短几天内,伦敦死亡人数为4000人,因支气管炎以及各种心脏疾病而死亡的达到1000多人。伦敦雾霾还造成了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伦敦痛下决心治理空气污染。
我们当然不希望如此惨痛的教训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中医常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理汽车尾气也应当从“治未病”开始。除了泉州政府部门正在施行的多项举措之外,汽车厂家、油品厂商等行业应严加自律,广大车主也要有自觉的环保意识——买车时慎重选择,用车时规范操控、常加保养,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化解汽车尾气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保有城市秀美蓝天。
须知,空气是这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好空气没有特供,坏空气让你无处可逃,你如何对待空气,空气就如何对待你。
废气排放 机动车占近两成
1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28辆国Ⅳ标准绿标车的总和
泉州空气质量好,这是有口皆碑的。泉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统计表明,从2006年至今,泉州每年的空气质量优秀率均超过97%。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曾经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个月排名全国第一的海口市,一度出现7天的“轻度污染”,调查发现,其中的一个主要“元凶”就是汽车尾气。
2015年,泉州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总量约占全市废气排放总量的18%,是重要的污染物之一。
一辆黑烟车驶过,路人纷纷掩鼻(摄于2010年8月)
交警部门 泉州拥有107万辆汽车
记者从泉州市交警支队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泉州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13万辆,其中汽车107万辆,摩托车106万辆。今年以来,泉州地区新增机动车12万辆,其中,汽车7.8万辆,摩托车4.1万辆。而泉州中心市区,目前汽车保有量为21万辆,今年新增汽车1.2万辆。
据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机动车增长速度较快,特别是汽车。据了解,2004年,泉州地区的汽车保有量仅为23万辆,12年来,汽车数量就增长了80多万辆。近年来,随着汽车的大众化、平民化,买车人数逐渐增多,泉州汽车保有量每年以12万辆左右递增,增长率约为14%。
市环保局 黄标车排放污染物最严重
记者从泉州市环保部门了解到,根据初步统计,目前泉州市国II及以下标准的汽车占17%,其中,黄标车约有2.7万辆,国III标准的汽车占52%,国IV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31%。
按排放标准分类分析,在泉州,占汽车保有量17%的国II及以下标准的汽车,即大部分黄标车,其排放的四种主要污染物占汽车排放总量的65%以上;而占保有量83%的国III及以上标准汽车,其排放量约为汽车排放总量的35%。
据测算,黄标车排放的污染物明显高于绿标车。以汽油车为例,1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14辆国Ⅲ标准或28辆国Ⅳ标准绿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的总和。虽然泉州的黄标车数量不多,但其燃油主要是柴油,使用时间都在7年以上,常年高负荷运行,污染很严重。
据了解,泉州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排放量在2013年为17933.8吨,2014年为18201.5吨,尽管2015年减排比例达到15.9%,全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仍高达15305.1吨。
尾气污染 造成酸雨、光污染、雾霾
在熙熙攘攘的公路上,一股股浅蓝色或黑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这就是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
汽车尾气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固体颗粒物等上百种物质。这其中,大部分是对环境健康有害的物质。环境专家表示,汽车尾气是造成酸雨、光污染、雾霾等问题的重要因素。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同时它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也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污染物,形成“光化学烟雾”。1952年12月伦敦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4天中死亡人数比常年同期多4000人。
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近年来“雾霾”一词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汽车尾气也是“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
尾气有毒 “马路工作者”吐槽
医生:因汽车尾气导致的呼吸道、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
每千辆汽车一天要排出一氧化碳3000公斤、碳氢化合物200至400公斤、氮氧化合物50至150公斤,而且都是低空排放,全在人们呼吸的空间。对于生活在城市空间的市民以及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汽车尾气的环卫工、交警来说,汽车尾气着实让人苦不堪言。
医生介绍,近年来,因汽车尾气导致的患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守护泉州蓝天,需要市民共同参与。
环卫工 长时间吸入尾气患病几率增加
城市道路是汽车尾气聚集的重灾区,每天在道路上工作七八个小时的环卫工成了汽车尾气的第一受害者。
“垃圾扬尘已经很容易吸进肺里,这汽车尾气每天还不知道要吸进去多少呢?”55岁的四川人老蒋已经在泉州市区刺桐路路段工作多年,常年跟道路打交道的他,对尾气的影响感受更加明显。
老蒋告诉记者,他38岁时来到泉州打工,平时也不抽烟。在老家农村时,身体一直都很好,从未感觉肺部不舒服。七八年前,他开始从事环卫工的工作。近年他经常出现咳嗽、恶心的状况,他相信,这与每天接触汽车尾气和扬尘不无关系。
“本来人年纪大了,也是慢性疾病多发的时候。”老蒋说,对于大多数年纪在五六十岁的环卫工来说,长期被污浊空气侵害,抵抗力差,患病几率也在增加。
交通协管员 上下班高峰尾气让人苦不堪言
“汽车在怠速时污染最严重。”在泉州市区泉秀街路段执勤的交通协管员小谭告诉记者,每到上下班高峰时段,大量机动车都是怠速停车等待红绿灯。据小谭介绍,路面上的交警,几乎天天都要吸入大量机动车尾气。慢性咽炎、鼻炎等都是交警这一职业的常见病。
“风吹日晒这都不算什么。”小谭说,每天在汽车“毒气”里泡着,才让他觉得苦不堪言。
医生 尾气可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
机动车尾气里都有些什么?通过排放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包含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如果长期吸入,身体很难吃得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何约明表示,汽车尾气中含有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质,与近年来肺癌患者数量攀升有一定的关系。
“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都是潜移默化的。”何约明说,交警、环卫工等长时间在汽车尾气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受到的伤害更大。何医生表示,汽车尾气及其他空气污染达到一定浓度,也会引起雾霾等污染,严重的会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出现咳嗽、流眼泪等直接症状。“雾霾天气时,由于有害物质颗粒直径在2.5微米以下,细颗粒物可直接被吸入人体并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直接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何医生表示,遇到严重污染天气时,最好减少出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