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泉州府文庙——央视春晚东分会场,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星光璀璨,盛况空前。
参与这场全球华人共同瞩目的文艺年夜大餐,泉州市民引以自豪,海外泉州人同样关注。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台湾同胞在大陆最大的祖籍地,台湾汉族同胞44.8%约900万人原籍泉州。泉州又是著名侨乡,华人华侨总数达到950万人,为全国设区市之最。侨台优势,是央视春晚选择泉州的重要理由之一。
东南亚是海外泉州人最集中的聚居地,闽南语也因此成为当地华人的通用交际语言,华族社会至今仍保留许多泉州过年的传统习俗。
新加坡的郭苏霞女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新加坡的年味一点不比老家差。出生于泉州,毕业于香港大学,婚后移居新加坡的她,特意对三地过春节的异同作了比较。她说邻居门上都贴上春联,各大商场张灯结彩,年货丰盛。牛车水更是人潮如鲫,一片火红。最热闹的要属“春到河畔”,这个坚持了30年的大型活动,今年以《西游记》为主题,不但李显龙总理到场主持开幕,还邀请了中国的演出团体前来助兴。春节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日,华人除夕夜都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出门去给长辈拜年问安。郭女士接电话时,正在赶往婆婆家吃年夜饭的路上。
菲律宾的华人华侨大多籍贯泉州,该国商界的十大富豪中有五人出生于泉州。身为华文记者兼作家的黄一泓女士从微信发来王彬街华社举办舞龙舞狮的视频,并为本报作了现场报道。王彬老街类似于她老家泉州的中山路,是华人早年的主要聚居地。今年除夕,马尼拉市政府联合华人区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庆祝中国猴年活动。黄女士随机采访了曾先生。与往年一样,居住在马尼拉奥地加斯中心区的曾先生,在除夕这天专门赶到公司所在地参加敬神仪式。他是一家水泥制品公司的股东,从父辈手中承继传统,祈求来年兴旺发达,财源滚滚。
马来西亚和印尼是泉州籍华人最多的东南亚国家。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监事刘其荣是第五代马来西亚泉州籍华人,他的家庭恪守家规,每逢除夕中午都要隆重敬拜祖先,晚上兄弟姐妹几个家庭则要合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到了深夜十二时还要准备供品接财神。与泉州的风俗一样,大年初二一早,他会陪同太太回娘家,太太的兄弟姐妹都来欢聚一堂。大年初九拜天公,从大年初八晚上就得做好准备,这又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当然,由于长期的多民族共处与融合,大马过农历新年的时候,也有“捞生”、“抛柑”等独特的民俗活动。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泉州商人闯荡中东,渐渐在当地立足并取得不俗成就。阿联酋福建总商会会长陈志祥就是其中的一位。与陈志祥联系时,他说因为事务多走不开,未能回家过年,留下遗憾。出国已经十三年的他,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为泉州成为央视春晚分会场感到无比骄傲。“家乡最近举办的亚洲艺术节、海丝艺术节都很成功,泉州重现其国际影响力,找回昔日的辉煌。我与商会的成员们一道,将为推动家乡经济的发展多作贡献。”他特别交代记者,借晚报版面,阿联酋福建总商会向各位父老乡亲拜年了。
叶笛1986年毕业于泉州师院,曾在驻外使馆担任外交官,他现在是美国闽南同乡会的会长。热心公益事业的他,经常接待泉州和国内的各种访美团体,杂务繁多,却乐在其中,家乡的事,对他而言都是大事。闽南同乡会每年都举办一场大型的春节宴,新泽西、波士顿、康州等分会也会举办不同形式的聚会。品尝家乡美食,共话乡情,其乐融融。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城市更是年味浓厚,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最为热闹,燃放烟花爆竹,舞龙舞狮、数百侨团花车大游行,团拜、亲友拜年,各种中国文艺演出、书画艺术展览等等。今年中国代表团在纽约时代广场等地举办中国新年拜年活动,精彩纷呈。叶笛工书法,说到兴致之处,他立即铺纸研墨,用红纸书写了一副对联:“一带一路海丝扬帆,爱拼敢赢华夏中兴。”
远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金泉,接到记者的信息时刚刚起床,说到春节,她一下子精神起来了。不久前,她作为留学生参加了学校欢迎习主席访英的活动。本月5日,中国驻曼彻斯特领事馆与曼大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举办了一场在当地很轰动的春晚。据她介绍,曼城的唐人街和市中心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华人社团的民俗文艺节目不少,中国餐馆的生意好像也比平日更为火爆。“天气寒冷,我和中国同学买了多种蔬菜,关在宿舍里包饺子,同样很有年味。最自豪的,是我可以向同学介绍央视春晚东分会场所在地泉州悠久的历史文化。”
澳大利亚是近年来泉州新移民的重要落脚点。李岚原是《东南早报》的编辑,出国时间不长,她的心理时差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她觉得南半球这片新大陆好山好水好寂寞,但是这几天不一样了,墨尔本的唐人街成了八方游客必到之地,华人举办的大量活动安排在腊月廿八、廿九两天,而在半个月前,各种活动指南的信息已在微信上流转。第一次在外国过年,李岚最大的不习惯是春节的室外温度达到33度,另外,女儿大年初一还要上课。尽管是大热天,大型购物中心内外人山人海,警察临时封闭中心路口,主干道摆起了中国各地的美食摊位。许多老外顶着热日,一身是汗,却耐心排队,开心得很。当舞狮队伍出现时,广场上的所有目光聚集,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个时候,她觉得时空错位,好像回到了泉州。
张翠萍是日本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的理事,也是日本最大律师事务所唯一的华人合伙人。她是个大忙人,晚上联系时,她还在外头忙着,直到9点多钟才回到家。张翠萍介绍说,虽然现代日本没有过农历新年(春节)的习惯,但是在日华侨华人也会以传统方式庆祝农历新年。比如从前天开始,横滨、池袋的中国物产店就挤满了置办年货的中国人。大年三十,在日华侨华人会在家或去当地的中餐厅与朋友聚餐,然后通过网络收看春晚,跟家人朋友打电话、视频,互道新年祝福;当然也会低头抢红包。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横滨中华街,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会举办中国传统的采青活动,中华街内处处张灯结彩,伴着欢快的锣鼓声和鞭炮声,多支舞狮队走街串巷恭贺新年,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看。她先生也是泉州人,往年俩人一忙就放弃收看春晚,唯独今年不愿错过——因为春晚第一次在老家泉州设了分会场。她身为惠安女,凭着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一股韧劲在东瀛法律界创出一片天地,更期望自己的这一身武艺能为故乡重放“海丝之路起点”异彩尽绵薄之力。晚饭后,她和先生、孩子一起,连夜贴上国侨办赠送的“福”字,祝福祖国和家乡,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除夕夜,有一个行者还奔波在异国他乡的路上,他不是孙大圣,是刘海翔。有“铁人”之称的泉州青年刘海翔,重走马可·波罗路,从意大利出发,已骑行了155天,总里程达到5500公里。他克服常人难以承受的重重困难,途经希腊、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近日抵达印尼。到了雅加达,人生地不熟,他入住的青年旅舍就在唐人街,附近的金德院是当地华人修建的第一座寺庙,数百年来香火鼎盛,因为春节,这里的香客不断,人气很旺。昨天深夜,刘海翔告诉记者,听到有人用闽南话交谈,闻到那浓烈的香火味道,感觉很亲切,这里真的有点像泉州的通淮关岳庙。
除夕夜,海外泉州人都有一份念乡怀祖之情,他们虽然落地生根,根深叶茂,然而那些与生俱来的中华文化传统与故土风俗习惯,一代代地流淌在血液之中,早已成为生命的印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