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今天在泉州开幕。研讨会将举办圆桌会议、高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泉州特地为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海内外宾客,精心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海丝文化”是泉州人解不开的情结。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千年以后,走过泉州的大街小巷,俯仰之间,“海丝”遗迹依然随处可见。出于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泉州开始实施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一体发展战略,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构建以“海丝文化”为重点的“泉州文化”。2001年,泉州市政府正式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市委、市政府在新世纪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泉州除了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进行了整理、修缮和整治外,还先后举办了多个大型国际性、群众性文化活动。
“海丝文化”成为泉州灿烂的文化品牌。为进一步提高“海丝”知名度,从2002年起,泉州多次成功举办海丝文化节、国际木偶节、南音大会唱、中国泉州南少林武术节等。2003年秋冬,在文化部的组织下,由泉州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文化周——海丝泉州文化节”还远涉重洋,前往中东地区科威特等国,成功地进行了展示,引起了很大轰动。泉州的“海丝文化”绚丽多彩: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灿烂的文明;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宋代古船、九日山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碑刻等文物,又见证泉州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传统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海丝文化”已成为泉州灿烂的城市名片,是世界了解泉州的重要窗口。
保护和弘扬“海丝文化”成为泉州人共识。一座城市兼具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台胞主要祖籍地等众多特点,这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中并不多见。泉州在中国的海外交通史、宗教史、对外文化交流史、艺术史、民俗文化史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海丝文化”是泉州人的宝贵资源。要凝聚、凸显泉州的文化品位,深层次地揭示泉州的文化内涵,首先要有一种文化品牌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打造、宣传、保护自己的文化品牌。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做了大量的工作。泉州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城市文化水平,而提炼和塑造富于个性特色的城市精神则是城市文化的关键。
2013年,中央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泉州列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泉州又赢得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提出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高度重视、快速响应,提出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一年多来,泉州市成功举办了“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系列活动,以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等。相信这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的举行,海内外人士将更多地感受到泉州“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