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是犬伤乃至狂犬病的高发季节,最近,到疾控机构犬伤门诊就诊的人员有所增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夏秋季节市民要注意防范被动物咬伤、抓伤。一旦被咬伤、抓伤,要及时、彻底冲洗伤口并消毒,尽早接种狂犬疫苗。鉴于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高达100%,接种狂犬病疫苗没有禁忌症。
接种狂犬疫苗前 及时彻底洗伤口
据了解,夏秋季犬伤多发与气温高、气压低、宠物容易烦躁有一定关系。同时,当前出门遛狗的人增多,加上人们穿着较少,身体暴露部分容易成为犬只攻击的目标。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临床表现以恐水、怕风、恐惧、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为特点,最后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狂犬病暴露后的科学处理可用“一洗、二消、三免疫”来概括。
“狂犬病暴露”: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一洗”指的是及时、彻底冲洗伤口: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冲洗较深伤口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全面彻底的灌注清洗。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
●“二消”指的是消毒伤口: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
●“三免疫”指的是尽早接种狂犬疫苗:因为难以判断咬人、抓人的动物其体内是否带有狂犬病毒,为安全起见,被咬伤或抓伤后必须接种狂犬疫苗以预防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一处或多处皮肤的穿透性咬伤或抓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除接种疫苗外,还要同时应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中和伤口局部感染的狂犬病病毒。
全程接种疫苗 抗体水平可维持1年
不少市民都知道,“狂犬病暴露”后一般一个完整的免疫程序要接种5针次疫苗,即于第0(首次注射)、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
为节省接种者的交通、时间成本并降低漏种几率,近年来,一种更为简便且有效新型疫苗被引进我市的犬伤门诊,其接种程序可用"2-1-1"来概括:即于第0(首次注射)、7、21天各注射一个剂量,其中第0天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一剂疫苗,此后于第7天和第21天再各注射一剂。接种者只需前往犬伤门诊3次,接种4剂,即可完成整个免疫程序,与老的方法相比,接种次数少,接种周期缩短了7天。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被动物咬伤、抓伤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被咬伤、抓伤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被咬伤或抓伤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被咬伤、抓伤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相关链接
养犬者和犬都应免疫
预防人狂犬病关键在于清除传染源。饲养宠物者要主动、定期带上家养宠物到正规的动物防疫机构为其注射狂犬病疫苗。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儿童和动物保持一定距离,不要随意招惹、逗弄不熟悉的动物,即使它们表现得很友好。万一被咬伤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以便及时获得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饲养户家中还应配备常用的卫生药物,如碘酒、新洁尔灭溶液、硫黄皂等。
饲养宠物者的家庭成员、从事养犬或犬只宰杀工作的人员,可进行暴露前免疫。暴露前免疫一般要打三针次疫苗,即于0(第一次接种)、7、21(或28)天各接种1针。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在完成上述三针次免疫后,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针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针次。妊娠妇女、患急性发热性疾病、过敏性体质、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酌情推迟暴露前免疫。免疫缺陷病人不建议进行暴露前免疫。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