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泉州动态 > 泉州要闻
田园风光渐入佳境
来源:泉州晚报 2013-04-11 10:02 阅读人数:1
  德化水口镇湖坂村岱仙湖畔,立面改造后的民居白墙黑瓦,呈现浓郁的“戴云山筑”传统建筑风格,在周边连绵青山的映衬下,一幅风光旖旎的乡村画呼之欲出。我市一批乡村经过整治和建设,蜕变成一个个都市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的美丽乡村。
 

  易中天说:行走在泉州城,一不留神你就会跟历史撞个满怀。而如今,我们还可以说:行走在泉州乡村,一不留神你就会和美丽撞个满怀。

  8个月前,泉州党政代表团一路走过镇江、常州、无锡、嘉兴、湖州,向江浙学习“美丽经”;紧接着,一场全市性的大会,向全市2000多个乡村发出“美丽动员令”。半年多来,和着市委、市政府“二次创业 转变提升”的铿锵号角,以环境整治型、保留改造型、聚集发展型、集中新建型、古村保护型等多样风格,大大小小的泉州乡村,宛如走出深闺的少女,在美丽的道路上,渐入佳境——

  无论是保护环境、珍重自然的态度,还是专注民生、营造幸福感的情怀,抑或守护传统、创新传承的魄力,美丽的心得不尽相似。相同的却是,美丽的蜕变已然印证着泉州乡村生态向好、民生向好。

  换装梳洗

  环境整治静修“生态牌”

  古有虢国夫人“淡扫蛾眉朝至尊”,今日的乡村“美丽说”亦追求原生态之美,因为,涵养生息是为了造就巨大的“生态边际效应”。

  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永春湖洋镇蓬莱村多年致力于光鱼保护,更通过植树、栽花、种草营建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最终赢得一度濒临灭绝的光鱼的恢复与增长,带动生态养殖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小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无论是环境整治,还是保留改造,放眼泉州,许多村庄都巧妙地将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坐拥壮美的生态茶园,安溪西坪镇松岩村家家户户统一植起花苗,诚邀八方宾客前来铁观音原产地体验游玩;别致的景观桥、错落的农舍、清澈的人工湖——永春仙夹镇山后村同样有着“旅游梦”,关于打造北溪“后花园”的期待,早已化为开发田园游、建村级旅馆及通往北溪的休闲步道等具体行动。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去年年底启动的“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检查考评的“照镜”之举,更为美丽乡村建设添上点睛亮唇的风韵之笔。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足决心,将人均30元卫生保洁经费作为各地财政支出的硬任务,并安排1500多万元用于农村卫生评比奖补。奖罚措施的效果是明显的,每月卫生考评的成绩单在《泉州晚报》一亮相,排名末位的县(市、区)就怎么都坐不住了。

  端庄有序

  聚合发展打造“民生牌”

  原生态是美,整齐有序也是美。有这样一些村庄,他们专注于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集中安置、聚集发展,宛如举案齐眉、端庄可人的女子。

  城市中,居民集中之地为小区;乡村里,同样有村民自建小区,集中居住,从此告别破落的旧村舍,迎来排排乡村小别墅、幢幢小高层。

  最为出众的,非惠安崇武镇潮乐村莫属。为缓解农村宅基地用地紧张局面,该村村民破除旧观念,以“集中建设、集约用地、集资合作”的方式,拆除整合旧厂宿舍、房屋、堆场用地,打造颇具闽南特色的村民居住小区,可供207户(单元)村民入住。无独有偶,泉港后龙镇峰前村也统一规划建设88栋居民楼,同步拆除周边猪圈和旱厕,让整齐划一的小洋房成为此间最美的风景。

  村庄有序,受益的是百姓起居;聚集发展,则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石狮永宁镇前埔村划分出“居住区”、“工业区”、“耕作区”,三区各司其职,既解决了当地就业,还带动了三产发展。泉港界山镇东张村则走出土地流转的阳关道,引进农业公司进行土地连片开发,打造出全省最大的特色农业规模设施蔬菜基地,提供500多个工作岗位,增加农民收入超800万元。

  为了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今年泉州还安排15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50万元用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

  秀外慧中

  传承创新守住“文化牌”

  沉淀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瑰宝,亦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脚步中走出“深闺”,成为更多世人所知晓的文化惊叹。“白鹤拳的故乡”永春五里街镇大羽村近年来的蜕变有目共睹。你看,一拨游客刚看完拳师的白鹤拳表演,又有一拨参观完大羽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客人走进白鹤拳史馆,白鹤拳动漫、白鹤拳文武学校、武术大观园、武术文化游……白鹤拳文化产业链拉长,风生水起。

  传承不止于此。无论是德化南埕镇韵味十足的白墙、黑瓦、吊脚楼,还是泉港后龙镇东山村组建天子传音管弦乐队,将三层闲置戏房改建为北管基地,抑或是南安眉山乡观山村悉心规整史料、整修寻访古厝的便道……修旧如旧、深挖传统的文化自觉,赋予了美丽乡村建设更为饱满而深刻的内涵。

  更多喜人的改变,还绽放在一个个由数字组成的举措里:今年,20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2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已经基本确定;全年要实现397个村建设上层级,培育10条美丽乡村示范线路。各地乡村也同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晋江磁灶镇大埔村以村级投资公司为主、村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形式,预计投入2亿元,规划建设集运输、仓储、配送等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中心;晋江深沪镇运伙村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设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村级农贸市场。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从“深闺”走出的各个村庄,于年初我市举办的“泉州美丽乡村游”活动上集体亮相,接受“检阅”。散落乡间的美景、独特的民俗、丰饶的物产……数百名参加首批美丽乡村游体验的市民,一路发现美丽,感受惊喜,何尝不是泉州乡村美丽转变最动人的收获?

  “畅游溪水觅清凉,安坐竹亭纳清风。”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泉州美丽乡村建设的五年愿景,正从一幅幅千姿百态的乡村“美人图”中,朝我们走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