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泉州市选拔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泉委组综〔2023〕69号)文件精神,为持续加大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储备力度,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引进对象和资格条件
引进对象:国内“双一流”高校应届博士、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不列入选拔引进范围。选拔高校范围及专业为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专业(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不限专业),以及“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我市急需紧缺的专业(具体名单详见附件)。
选拔数量:2025年计划选拔引进30名选优生。
引进对象应符合以下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2周岁(1992年7月31日以后出生,本科学制五年的不超过33周岁),必须在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毕业并取得相应学位。
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28周岁(1996年7月31日以后出生,本科学制五年的不超过29周岁),必须在2025年1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毕业并取得相应学位。
未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学历学位的,取消选报或聘用资格。
4.以下条件符合其中之一:
(1)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或专业课程综合成绩位列同级同专业前30%。
(2)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或CSSCI论文2篇及以上,或在JCR二区及以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发表CSSCI论文3篇及以上,或在JCR二区及以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或在JCR一区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原则上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必须在现阶段培养层次的基本修业年限内。
(3)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以就读高校为第一署名单位,以本人为第一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发明人,本人为第二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及以上。
(4)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包括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班长、团支部书记,校级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部门负责人副职及以上,院(系)级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部门负责人正职及以上学生干部不少于1学年;或担任班级党支部副书记、副班长、团支部副书记或院(系)级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部门负责人副职及以上学生干部不少于2学年。
5.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吃苦耐劳,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符合公务员考录规定的体检要求。在校期间未受过纪律处分,没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学术不端和道德品行问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录用为公务员的情形。
6.承诺引进后在泉服务期限10年以上。
7.对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的优秀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选拔引进。
二、引进程序和聘任方式
选优生引进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发布公告、推荐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确定对象、分配安排、办理手续的程序进行。引进后,由市委组织部作为引进主体,与其签订引进合同,引进期为五年,其中试用期一年。同时依托市人社局所属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扩容“人才编制周转池”解决选优生用编问题。
三、培养锻炼和政策待遇
1.职务待遇。试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的,博士、硕士选优生分别参照享受相当于事业单位七级、八级职员管理岗位的工资奖金,并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分两个阶段进行培养锻炼:
(1)第一阶段(引进期的第1年至第3年):安排到乡镇党委、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锻炼。
引进期第1年,组织驻村(社区)或挂重点项目,挂职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预备党员和非中共党员安排挂职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并由所在乡镇、街道安排专人结对帮带,帮助尽快熟悉乡镇(街道)工作情况。
引进期第2、3年,博士、硕士选优生继续在乡镇(街道)挂职。其中,博士选优生一般安排挂职任乡镇党委副书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预备党员和非中共党员安排挂职任科技副乡镇长);硕士选优生一般安排挂职任乡镇党委委员(街道党工委委员),并至少兼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预备党员和非中共党员挂职任乡镇科技副乡镇长,兼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一年。
(2)第二阶段(引进期的第4、5年):引进期满3年,进行中期考核,结合事业发展需要和本人专长等,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调整使用岗位。中期考核结果优秀的,博士选优生任市属事业单位正科级领导职务,硕士选优生任市属、县(市、区)属事业单位副科级领导职务。
2.工资福利。五年引进期内,第1年至中期考核岗位调整前的工资奖金由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会各县(市、区)人社部门统一发放(市财政单列保障);中期考核岗位调整后,由所在事业单位发放。引进期满后按照所任职务确定工资奖金。
3.人才补助。引进并正式聘用后,分别给予博士10万元、硕士5万元一次性补助,并可同等享受我市人才政策支持。补助资金由市人才专项资金承担。
4.家属安置和子女入学保障。配偶愿意在泉州就业的,原为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可考核调入同级同类同经费渠道有空编的单位工作;配偶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可直接面试考核安排到市属或县(市、区)属国企工作;本人子女由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人才属地或居住地统筹安排到同级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就读。
四、考核管理和期满安排
五年引进期内,由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单位做好共同管理。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开展选优生年度考核、试用期满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满考核。其中,年度考核可与挂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结合开展,不单列考核比例,考核结果由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报市委组织部备案;试用期满和中期考核分别在引进满1、3年后进行,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配合实施;期满考核在五年引进期满后进行,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所在市直单位党委(党组)或县(市、区)委组织部配合实施。
引进期满考核合格的,综合考虑考核情况,结合个人意愿,原则上博士、硕士分别按照正科级、副科级领导职务或相当层次职级进行统筹安排:①期满考核优秀且适合到党政机关工作,符合公务员调任规定的,可调任行政机关公务员,并办理公务员登记手续;②适合留任事业单位工作的,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继续予以聘用;③适合到企业工作的,根据个人意愿安排到市属国有企业任职。
在引进期内辞职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选优生队伍,并解除引进合同:①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经组织提醒、教育或函询、诫勉没有改正,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②年度考核、试用期满考核、中期考核、期满考核不合格的;③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④辞职的;⑤在年龄、党龄、学历、学术等方面弄虚作假的;⑥因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⑦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⑧其他原因,不适宜作为选优生的。对出现上述情形解除引进合同的,取消选优生相应人才待遇,按在泉服务期限至少10年折算追回人才补助资金。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选优生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选优生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结合加强新时代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谋划、认真研究、科学部署。选优生引进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单位和有关县(市、区)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协作,及时交流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2.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落实好选优生培养管理工作。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选优生的选拔引进、考察考核,并指导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市直有关单位做好选优生培养锻炼和管理使用。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党委(党组)负责具体落实选优生培养、管理、使用措施。选优生所在单位和培养锻炼所在地党组织负责选优生的教育培养、管理使用等具体工作落实。
3.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公道正派、客观公正,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现象,严禁以权谋私、违规安排子女亲属等。选优生的人选推荐、选拔录用、岗位安排、基层锻炼、任职定级、培养使用等纳入选人用人监督检查工作,发现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法依规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严肃处理。
附件:2025年泉州市选优生选拔引进高校及专业
附件
2025年泉州市选优生选拔引进高校及专业
一、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
北京大学:不限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清华大学:不限专业
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
外交学院:政治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
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
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北大学: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吉林大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学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林学
复旦大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同济大学:生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
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
浙江大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
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厦门大学: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福州大学:化学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临床医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郑州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
河南大学:生物学
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湘潭大学:数学
湖南大学: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中南大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中山大学: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暨南大学:药学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
海南大学:作物学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西南大学:教育学、生物学
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贵州大学:植物保护
云南大学:民族学、生态学
西藏大学:生态学
西北大学:考古学、地质学
西安交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兰州大学: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青海大学:生态学
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宁波大学:力学
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
二、2025年泉州市急需紧缺专业名单
2025年泉州市选优生急需紧缺专业共31个一级学科,设置如下:
02 经济学
0202应用经济学、0204 经济与贸易、0254国际商务
03 法学
0301法学、0354知识产权
05 文学
0503 新闻传播学
07 理学
0703化学、0707海洋科学、0710生物学、0714统计学、0713生态学
08 工学
0802机械工程、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3建筑学、0814土木工程、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51建筑、0854电子信息、0855机械、0856材料与化工、0857资源与环境、0858能源动力、0859土木水利、0860生物与医药
12 管理学
1202工商管理学、1204公共管理学、1254旅游管理
14 交叉学科
1401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