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泉州旅游 > 旅游新闻
围头: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来源:泉州晚报 2019-09-16 09:33 阅读人数:1

来自金门的乡亲们在开幕式上载歌载舞

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就乡村旅游发展交流座谈

第四届围头“八二三·海峡杯”门球邀请赛,老人乐享其中。

“心连闽台·缘聚围头”海峡两岸民间晚会,闽台同胞展示风采、畅叙情谊。

乡村旅游分会会长洪水平向与会嘉宾介绍围头村发展成就

海峡两岸青少年露营大会,成为围头乡村旅游新亮点。

中秋博饼,其乐融融。

围头村致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第六届闽台(晋江金井·围头)乡村旅游文化节9月15日举办,主题是“两岸一家亲·文旅新融合”,围绕“乡村活动”“产业融合”“文旅宣传”三大类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闽台交流活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各级相关部门、协会负责人,泉州高校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台中市、高雄市、金门县的交流团,港澳乡亲,在晋江工作的台胞代表等,共逾千人,一同见证了盛况。 从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到乡村振兴、共同家园,围头村以其10多年的实践,在全市率先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的新路,今年游客总量有望突破200万人次。2018年,围头全村经济总量近3.8亿元,村财收入300多万元,人均收入3.7万元。今日的围头,资源保护、资产增值、集体增收、村民增富已立竿见影,村民开始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率先打造闽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共同家园”,成为泉州、晋江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围头不只有旅游 更是闽台共同家园

  14日晚的金沙湾,圆月当空、海风习习,走在细软的沙滩上,十分惬意,一场海峡两岸同胞的联欢正在这里上演。在“两岸缘聚同声,共度中秋佳节”沙滩音乐会上,晋江Blue Sky乐队、台湾舞蹈队、泉州市关工委老年文化志愿服务队等在舞台上展现不同的风采,令游客和观者感受到海峡两岸包容多元的文化底蕴和有容乃大的海洋文化。 类似的两岸互动、游客参与的活动,比比皆是,包括“心连闽台·缘聚围头”海峡两岸民间晚会、海峡两岸青少年“露营大会”、海峡两岸特色民宿设计大赛,等等。在晋江工作的台湾同胞陈先生在开幕式的前一天,跟同事一起在围头村露营过夜,枕着轻柔涛声入眠,睡得很香。次日,大家游览了“八二三”战地公园,品尝了围头村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传统美食,过得充实而舒适。 自2008年起,两年一次的闽台乡村旅游文化节和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均已成功举办5届,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品牌和对台交流活动品牌。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表示,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围头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以“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18个“国字号”荣誉及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和首批“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契机,进一步凸显“海峡第一村”和福建省对台交流示范点、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等资源优势,努力把围头打造成“闽台特色民宿村、两岸青年创客村、现场教育研学村、海峡妈祖交流村、台海五缘影视村”,率先打造闽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共同家园”。

  文旅深层次融合 增强乡村振兴后劲

  围头要发展,文旅要先行。2007年以来,围头村沿着“一年一台阶、五年一跨越、十年初步实现宜业宜居宜游、二十年打造海峡名村”的目标推进,不断挖掘“战地、滨海、渔村、侨台、海丝”五大文化,积极构筑红色党建、绿色渔村、蓝色海湾、白色沙滩、金色产业“五色围头”。 “村里搭台、村民唱戏”,文化与旅游实现良性互动,今年,围头乡村旅游推出“看金门、探炮洞、泡海水、挖鲍鱼、吃海鲜、住民宿、逛古街、听故事”八大旅游产品,吸引着八方来客,激活了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延伸。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围头梦”正在实现。 “围头是泉州乡村旅游的典范。”泉州师范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李子蓉教授表示,有了卖点、亮点,如何成为“爆点”,乃至串点成线、成面,是围头乃至泉州乡村旅游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文化是灵魂、产品是关键。政府的推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大活动的引进。”她认为,围头的乡村旅游,已经完全到了可以“引爆”的时候了。 泉州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也于活动期间成立。新当选为泉州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会长的洪水平表示,协会有2/3会员是村、镇一级单位,十分接地气。协会将带动和激活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探索“村居+合作社+企业+农家乐+N”的山海联动、文旅联盟、融合发展的新路,不断彰显泉州对台、面金、傍海的区位优势,以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以文旅融合促闽台交流。“围头村也将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洪水平目光坚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