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泉州旅游 > 旅游推荐
真武庙
来源: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2017-08-07 10:43 阅读人数:1

  【背景、性质】晋江中上游的九日山上祈风仪式祭拜的对象是泉州地区的第一代海神“通远王”,现在我们将沿着晋江往下游方向,去考察位于晋江入海口处的真武庙。

  

 

  

真武庙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的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天后宫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第三代海神“妈祖”。这三处遗产点共同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及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
 

  

真武庙位于泉州城东部石头山麓的晋江北岸,是一组依山势而建的院落式建筑群。石头山是泉州近郊的一处重要地标,它是宋元时期祭祀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也是古法石港的重要地标。
 

  

真武大帝,原本是中原地区道教神灵系统中“北方(位)”守护神,其信仰传入泉州,因为“北方”在中国五行学说中对应“水”,这个文化属性与泉州悠久的海洋文明交融,真武大帝就被泉州人塑造成为“海神”,具有镇海、保平安的能力。10—14世纪,随着泉州港的繁盛,真武大帝作为海神的功能更加突出,与通远王、妈祖等海神信仰共同为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提供精神寄托。真武庙成为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展现出中原文化与东南海洋文化的互动与交汇。
 

  

【选址特征】真武庙建于控扼晋江入海口的“石头山”上,与江对岸的紫帽山、罗裳山遥相对峙,历史上是从外港水域进入晋江的最窄处,从石头山上可远眺泉州湾。石头山的西北山丘绵延,与清源山相接,护卫着古城。因此,真武庙位于古泉州外港与内港交界的关键性节点,历史上这个区域是著名的法石港,交通便利,码头密集,航运繁忙。

  

郑文桂 拍摄

 

  20世纪后期在法石区域出土的13-14世纪古船、花岗岩石碇(碇泊工具)、以及船板、缆绳遗物,是法石港历史功能的真实物证。

 

  

【山水方向、总体格局】我们的前方就是真武庙所在的石头山,南临晋江,植被茂盛。真武庙依山面江、坐东朝西,其主体格局形成于10世纪,历代修整。整组建筑顺应山形逐步抬升分布,重点遗存包括山门、台阶、凉亭(拜亭)、大殿。
 

  

【国保碑】1991年,真武庙公布为第三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即成立保护管理组。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国家最高级别的保护。

  

陈锦山 拍摄

 

  【山门】山门为牌楼式门楼,两侧的砖雕是典型的闽南工艺,雕刻道教神仙形象。

 

  

【台阶栏杆望柱石狮子】造型古朴的石狮雕像是10世纪建庙之时的遗存,台阶依山势砌筑,有24级,因朝拜者长时间的踩踏,石阶表面已经变得光滑。
 

  

【吞海石碑】“吞海”石碑是1533年晋江县令韩岳所立。寓意真武大帝法力无边,吞纳大海,保佑航海平安。同时,也显示出泉州人经风斗浪,远渡重洋的豪情壮志。
 

  

吞海石碑底座大石酷似龟的形状,而另一边突出的部分像蛇头的形状。这一龟蛇合体的大石一方面符合玄武神的形象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与正殿的布局组合关系,附会了泉州民间信仰中真武大帝脚踏龟蛇、法力无边的传说,寓意镇住风浪,保佑航海船舶出入平安。

  

成冬冬 拍摄

 

  【拜亭】拜亭始建于10世纪,平面作正方形,重檐屋顶,二层为八角攒尖。石柱上有1870年(清代同治九年)修缮时留下的铭文。

 

  

【大殿、题刻】大殿奉祀真武大帝,史载10—13世纪泉州官方在此地举行祭祀海神的仪式,祈求商船一帆风顺,满载而归。大殿经历代修整,现有建筑为18-19世纪闽南传统宅院建筑格局及样式。
 

  

【真武大帝塑像基座石刻】殿内真武大帝塑像的基座上保存有“承信郎□光觉奉舍”字样,“承信郎”是12世纪初期(1111—1117年)设置,授予武臣的一个官阶。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13世纪后期(1265—1279年)。文献记载宋代对招徕外国商人做出巨大经济贡献的人员,授予承信郎的恩惠,可见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和支持。  

  

成冬冬 拍摄

 

  这里靠近江口码头,又处在古城向东通往后渚港的干道沿线,便于出海商人的祭拜。真武庙所承载的海神信仰是宋元时期商人群体从事海洋贸易的重要精神寄托。同时又是泉州官员祭海的场所,体现了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传世的史料中明确记载了真武庙是13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如13世纪的大儒真德秀(1217—1219年)任泉州太守期间,撰写了《真武殿祝文》,收录在传世史料《真西山文集》中。祭文内容描述了在真武庙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祈求真武大帝消除江海之上的灾害天气,保护商船、海舶航海平安。

 

  

《真西山文集》中还同时收录有真德秀举行祈风仪式和妈祖祭祀仪式时所撰《九日山祈风祝文》和《圣妃庙祝文》,可见13世纪泉州成熟的海神信仰体系,以及官方对海上贸易的支持与大力推动。真德秀上任第一年(1217年),前来泉州港的海外商舶数量比往年增加了3倍。  

  

罗春日 拍摄

 

  【大门两侧窗户纪年题刻】大殿中还保存有关于当地悠久的航海贸易传统的物证。例如,1842年修缮大殿时,这两扇石窗上所刻的捐建人身份分别为“本境弟子”和“渔帮弟子”,即当地从事渔业及航运贸易的民众。泉州港海外贸易的悠久传统,一直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信众所崇奉,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当地村民都会到此举行祭海祈福仪式。

 

  

【清代示禁碑】这是1865年(清代同治四年),官府树立的保护环境的碑刻,严禁开采山石,砍伐树木。说明地方管理者及民众历来重视遗产环境保护,这种优秀的传统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形成珍惜遗产、保护遗产的良好社会风气。
 

  

【保护监测】真武庙依山而建,为了防止山体滑波可能带来的威胁,我们采取安装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措施进行山石稳定性监测,实时传送监测数据,为制定有效的保护及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