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来源: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03-25 16:46 阅读人数:1

  泉州市人民政府2025年3月7日印发《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25〕5号,以下简称《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落实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工作部署,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链群,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链群,增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打造县域产业链全省样板,制定该《方案》。

  二、发展目标

  到 2027 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力争创建2-3个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国家级产业集群;争取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8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70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总数达100 家;产业链 R&D 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总量突破300亿元;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100%。

  三、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包括6大行动、23条措施:

  (一)标志性产业链群培育行动。一是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现代体育用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集群链主企业融入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链。创建省级及以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按照“一园一品”建设特色载体与品牌。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分类分策培育“有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争取集成电路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链。试点建设3-5个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2-3家未来技术研究院,遴选开展3-5个未来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发布5-10个未来产业创新示范场景。五是强抓“强补延”重点项目。实施产业链增资扩产和产业链招商两手抓,力争到2027年完成产业链项目新增投资200亿元。

  (二)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行动。一是开展产业链协同网络建设。鼓励组建跨县域产业链协作联合体,支持设立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探索设立工业经济服务平台。二是推动供应链场景精准对接。支持各县域建设重点产业链展销一体化窗口、产品体验互动中心,完善县域工业旅游产品体系;绘制供应链协同“两张清单”,建立“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机制。三是强化产业链要素资源统筹。市级统筹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重大项目、重点平台、重要载体向符合县域重点产业链方向的区域倾斜。

  (三)产业链创新矩阵建设行动。一是工业设计赋能产业。持续推进工业设计“进百园千企”,规划建设工业设计示范集聚园区。二是建设产业链创新平台。支持县域新建或提升一批创新平台服务效能、设立异地研发中心。三是建设产业链中试孵化平台。支持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等建设中试验证平台,引进科研成果来泉中试验证。四是扩大创新产品示范应用场景。开设泉州智造焕新专区,建立科技智能新品库,实施县域重点产业链应用场景开放计划,加大三首产品应用。五是强化产业链创新人才引培。实施科技特派团服务重点产业链专项,以“一业一团、一链一团”模式和“揭榜挂帅”方式组建科技特派团。

  (四)产业链绿色数字技改行动。一是支持重点产业链智能成套设备更新。建立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库,实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扩展到覆盖县域重点产业链的300个以上。二是开展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建设一批“AI+现代制造”应用场景。三是建设绿色循环产业链。每年实施绿色节能技改项目50项以上,到2027年重点领域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明显提高。四是培育绿色制造示范企业。针对出口规模大的重点产品,探索开展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到2027年绿色制造项目60家,能效、水效领跑者标杆示范企业10家。

  (五)产业链载体能级提升行动。一是树立龙头示范园区标杆。持续实施“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到2027年建设20个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二是打造“一园一品”特色园区。聚焦优势产业链中特色细分领域,到 2027 年力争建设 20 个具有泉州标识度的“一园一品”特色园区。三是建设一批专精特新园区。首批建设15个市级专精特新产业园,到2027年力争培育20个专精特新产业园。

  (六)产业链服务能力升级行动。一是强化以商招商组合拳。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基金”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等新模式。二是深化产融对接合作。到2027年打造3个以上细分产业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对战新产业链、制造业企业单列信贷计划。三是打造产业链品牌活动。策划县域重点产业链“十链百场千企”系列活动、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和未来产业链专场赛事。

  四、保障机制

  市级定期召集专题会议或活动,加快成立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班,从财政支持、要素保障、示范推广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五、实施期限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由市工信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联系人:张恒

  联系电话:28382837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