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6月健康风险提示称,6月初夏,天气逐渐潮湿闷热,有利于蚊虫滋生和毒蕈生长,又逢端午佳节,人员流动频繁,各种聚餐活动明显增加,易发生多种传染病。
泉州疾控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流感、手足口病、百日咳、猩红热、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的发生,同时需警惕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疫区主要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蚊虫的滋生和活跃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境外旅游、劳务输出和国际商业活动,也带来了蚊媒传染病输入导致本土病例发生的风险。预防登革热要除积水、避免蚊虫叮咬,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6月正值手足口病高发时期。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多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引发聚集性疫情。预防手足口,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接种疫苗。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婴幼儿,在未免疫的家庭接触者中继发感染率高达90%。建议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托幼机构和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通风消毒等制度,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百日咳流行高发季节,儿童应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尽量远离剧烈咳嗽患者。出现鸡鸣样咳嗽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排查,外出或接触其他人时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