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
泉州市气象局
组织召开
泉州市气象灾害应急处置
新闻发布会
介绍泉州气象如何
在防灾减灾上有效趋利避害
近年来,全市气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气象工作作出的“一日不可或缺的服务保障部门”“在准字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和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从人才、创新、科技等方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泉州气象高质量发展,气象防灾减灾和保障民生作用日益显著。2023年泉州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位居全省第三。
在气象事业发展环境方面。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高度重视支持泉州气象事业发展,2022年市政府印发《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省气象局和市政府签订市厅合作协议,围绕泉州气象高质量发展“在全省走在前、作表率”目标,共同打造“市厅合作”样板典范。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市领导多次带队调研指导,解决气象事业发展难题。市、县两级政府相继出台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配套文件,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撑。全市基层台站基本完成升级改造,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在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升级完善天气雷达监测网,完成晋江紫帽山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双偏振升级改造,在南安、安溪、永春、晋江等地组网建设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4部,有力提升我市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在全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城市内涝等灾害高发易发区域加密建设气象观测设施,目前已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291个、各类专业气象服务观测站64个,形成乡镇全覆盖、平均间隔6.7公里,重点灾害防治区域4.5公里的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网,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可用率达99%以上,气象灾害监测率得到显著提升,综合观测评估指标全省第一。
在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方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气象服务趋利避害能力有效提升。一是全力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加强全过程、递进式气象服务,编制“一过程一策”服务手册,用好“首席说天气”品牌,提高全社会灾害应对意识和能力。开发“泉州气象”微信小程序,实现监测、预报、预警、便民服务信息一站式获取,一页天气全掌握。近三年有效应对12个影响台风、20场暴雨、58次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精准预报服务助力我市防御台风“杜苏芮”》入选应急部“良好实践案例”。二是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健全全过程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和高级别预警叫应制度,市气象局联合市防汛办印发通知深化“1262” 气象防汛联动机制。今年台风“格美”影响期间首次试用(面向基层防汛责任人)的“闪信”信息强制提醒业务,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预警叫应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救灾赢得先机。三是发挥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效益。组建7支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作业队伍,建设地面烟炉人工增雨作业点17个,近三年共组织开展作业288次,在服务农业生产、水库蓄水保供、抗旱救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森林防灭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坚持融入大局、主动作为,建设“人民满意”气象,聚焦县域特色,推进“一县一品”研究型气象业务,有序开展德化旅游、安溪茶叶、石狮渔港、惠安临港能源、晋江民营经济、南安流域治理、永春特色农业等专业气象服务。一是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安溪智慧茶叶气象样板,全省率先开展安溪铁观音茶叶气候品质认证,连续5年为47家茶企开展58批次认证,成立安溪中国乌龙茶研究院。深化农业气象科技研究,联合福建农林大学成立全省首个芦柑气象科研站。二是赋能文旅经济。打造气象+文旅品牌,推动气象文化与闽南历史人文有机融合,建设九日山海丝气象文化示范点,闽南气象谚语入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省率先推出高山旅游景观预报服务产品,雨雾凇、云海等预报准确率达九成。助力德化、安溪获评“中国天然氧吧”,九仙山景区列入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19个乡镇(景区)获评“清新福建 气候福地”。三是融入海洋经济。研发观海、日出日落等气象指数产品,建立海洋渔业气象服务台账,多渠道开展近海养殖气象服务,建成全省首个远洋渔船自动气象站,开展泉金客运航线气象服务,推进泉惠石化园区“海上福建”气象服务示范建设。四是服务民营经济。贴近企业需求开展“送服务到一线”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开展重点企业定制化气象保障服务,助力增资扩产。积极争取将晋江纳入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力争形成“晋江经验”气象新实践。
在气象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方面。一是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强化多波段雷达资料融合应用研究,实现灾害性天气自动识别预警。加强卫星产品应用,利用风云地球应用平台,开展强对流监测、台风强度、结构等判识。加强数值模式产品释用和客观预报方法研发,开展强对流客观预报、关键点预报订正、沿海大风等算法研究。二是科研业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泉天精采”数字气象平台,推进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组建五支创新团队从气象景观、雷达应用、数值模式、气象服务和海丝气象文化等方面深耕细研,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利用。市气象局被评为“全省高山气象特色景观服务中心”,高山气象景观自动分级判别和预报技术获省气象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省部级课题2个,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14个,软件作品著作30项。三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市气象局党组深入实施“1234”人才工程,健全完善包括人才引进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职称考核评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气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取得明显成效,入选泉州市高层次人才14人、省级首席气象服务专家2人、青年新秀6人。
今年6月1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泉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该《预案》的修订出台,能进一步提高我市应对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是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一件大事。《预案》的修订深刻汲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适应机构改革后部门设置、职能的调整对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的新要求。《预案》的实施将进一步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推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落细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措施。为全面提升泉州气象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预案》包括总则、组织体系、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应急保障、奖励与责任追究、预案管理、附则等九个章节。主要内容有:一是在总则中,明确了《预案》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编制的指导思想。二是在组织体系章节中,明确了市、县各级应急指挥机制,完善了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制度。三是在监测预警章节中,强化综合监测、预报预测和信息共享,调整优化了气象灾害预警等级,完善了预警信息发布途径。四是在应急处置章节中,明确了分灾种应急响应工作职责,细化了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响应措施,完善了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的相关流程。五是在应急保障章节中,完善了通信、供电、交通运输、人力、医疗卫生、物资、基本生活、农业生产、经费、技术储备、宣传教育等保障措施。六是在附则中,调整了气象灾害预警标准,修改了部分气象灾害名词术语。主动适应防灾减灾救灾指挥决策的需要,不再对气象灾害预警等级和应急响应采用颜色标示,避免与预警信号颜色混淆,同时完善了气象灾害预警标准。
01
提问:
今年,市政府修订印发《泉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了分灾种指挥应对和应急响应工作职责,完善了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的相关流程。请问分灾种指挥应对和应急响应具体指什么?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的相关流程有哪些?
回答:
泉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西洋:
预案适用于我市范围内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雷电、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风)、海上大风、低温(雪、寒潮、霜冻、冰冻)、干旱、高温、大雾等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
修订后的预案充分考虑分灾种、分类别防御实际需要,明确各成员单位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的应急处置职责分工。如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事件引发的水旱灾害应对工作,由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泉州市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负责指挥应对;雪、寒潮、霜冻、冰冻等低温天气灾害,由市减灾委员会按照《泉州市低温天气应急预案(暂行)》组织应对;气象灾害引发重大以上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按照《泉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应对;海上大风灾害的防范和救助工作由市海洋渔业局、泉州海事局、市海上搜救中心以及其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负责;气象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按照《泉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由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组织营救、伤员救治、避险转移安置、及时上报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分配救援任务、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等行动,查明并及时组织力量消除或规避次生、衍生灾害和隐患,组织公共设施的抢修和援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要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对重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发展趋势及应急处置进度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依据。必要时,在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及必要的应急力量前提下,采取停工(业)、停产、停课、休市等措施。
02
提问:
近年来,我市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完善,请问我市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健全市、县气象防汛联动机制?
回答:
泉州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中鹏:
泉州台风、暴雨、强对流等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给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市持续优化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泉州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泉州市气象局已联合印发进一步完善“1262”气象防汛联动机制通知,制度化落实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6小时、2小时发布精细到乡镇的强降水预报预警和市防汛办防御暴雨“三级风险应对”机制,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暴雨预警信息与应急响应衔接。各级气象部门、防汛办建立快捷直达、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渠道,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应急响应信息的实时共享。
二是完善“1262”精细化城乡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应急响应期间市气象局常态化与市防汛办开展天气会商,每日提供2次精细到重点防御乡镇的12小时预报、3次精细到重点防御乡镇的6小时预报,根据台风暴雨发展情况,适时提供精细到重点防御乡镇的2小时强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优化服务时间节点、预报时段及预报标准。
三是强化直达基层的临灾暴雨预警“叫应”机制。各级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突出临灾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强化预警指向性。各级防汛办强化汛期值班值守,根据天气实况和预报预警,及时点对点调度提醒预警涉及区域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03
提问: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可以随时获取天气预报预警信息,请问公众可以从哪些官方渠道获得最权威的气象预警信息?
回答:
泉州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中鹏: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的原则,气象部门依托泉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及“12379”权威预警信息传播“一张网”,更快、更广、更准、更科学地传播信息。
我市通过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了预警社会服务能力,强化了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和社会再传播机制建设。通过泉州预警发布系统拓展整合社会主流媒体、政务媒体、部门传播渠道,以及应急广播渠道等,建立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人民号、百家号等传播矩阵,构建“数字预警、智能传播”的预警服务体系,形成上下贯通、综合覆盖、精准高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传播网络,有效扩大了传播的覆盖面。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过泉州预警发布系统规范化、属地化、定制化、自动化地接入广播、电视、短信、网站、微博、微信、政务门户等各种渠道进行科学传播。市民朋友可以通过12379网站、泉城通、“知天气”APP、“泉州气象”微信公众号、“泉州气象”新浪微博、“泉州预警发布”抖音号等渠道非常便捷地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另外电视台也会及时播报相关气象预警信息。
04
提问:
气象预报为什么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社会媒体传播气象预报有何具体要求?
回答:
泉州市气象局四级调研员郑荣怀: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社会对气象预报的需求越来越高,新媒体大量传播气象预报,虽然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公众普遍反映的预报来源不统一、甚至传播过时天气预报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各类媒体和单位在传播气象预报的过程中,不是从各级气象台获得的,甚至为了博人眼球夸大其词;另外互转互发来自各级气象台的气象预报,但未标明发布台站、发布时间及时效性,未及时更新预报信息,以及自行更改气象预报内容,导致误导公众,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为加强对气象预报发布的管理,防止因多渠道发布气象预报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规范气象预报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气象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中国气象局就此出台了《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办法》部门规章。
社会媒体传播气象预报有何具体要求,《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办法》明确了统一发布,鼓励传播的原则,同时对传播气象预报作出了明确具体规定,一是必须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二是必须注明气象预报发布的气象台名称和发布时间,三是不得自行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和结论。如此规定是避免传播过时或非权威发布的气象预报,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05
提问: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对人民出行造成较大影响,请介绍下上半年天气情况及下半年气候预测情况。
回答:
泉州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童华君:
今年以来,我市经历2个影响台风、1次寒潮、7次暴雨、2次高温过程。今年1~7月,全市平均气温20.4℃,比常年偏高0.6℃。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115.2毫米,较常年偏多一成。7月下旬,台风“格美”给我市带来严重风雨影响,“格美”暴雨具有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累计雨量大、极端性强等特点。
今明两天高温天气仍是主旋律,部分乡镇最高气温可达35℃,午后尤其是山区易出现热雷雨。11日起高温天气趋于结束,低层转偏南气流影响,多降水过程。其中14~15日降雨较为明显,部分地区有中雨到大雨。
下半年,预计8~9月总降水量偏少1~2成,可能出现夏季气象干旱,需做好蓄水防旱工作。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偏高,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的概率较大,需关注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秋季(10~11月)总降水量接近常年,气温偏高。
台风方面,预计8月影响台风1个,出现在月底的可能性大;9月1~2个,遭受秋台风(10月及以后)登陆或影响概率较高,需严防强台风的不利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