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局,泉州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台商投资区教育文体旅游局,各高校、市直学校,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泉州市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三年(2018-2020年)行动”,组织实施乡村教师提质提量、乡村学校管理水平提升、乡村学校教研能力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乡村学生关心关爱服务、职业教育发展提升等6大工程,落实16项提升举措,扎实、有力推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现将三年来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教师提质提量工程
一是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每人每月平均不低于500元,全市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二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培养。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校长、教师5423名;教育部、省教育厅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分别入选3名、13名,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校长后备人选培养对象37名,泉州市“十三五”骨干教师培养对象689名。获评省特级教师和全国、省、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28名,直聘中高职称初始等级484名(其中高级187名、中级297名)。三是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分批次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市直学校、泉港区、永春县开展首批试点,其他县(市、区)逐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8735人次参与县域内校际交流,其中骨干教师2213人次,均高于省厅要求(每学年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四是健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出台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工作方案,相关县(市、区)与高校合作培养本土乡村师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从教,安溪、永春、德化等山区县面向本市户籍生源进行招聘。新任教师50%以上、累计6800多人充实乡村教师队伍。
二、实施乡村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工程
一是推进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标准化。通过省厅创评390所(其中初中161所、小学229所),促进乡村学校提升质量。二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扶持乡村小规模学校199所,遴选省、市级乡村温馨校园各1所、13所。三是推进优质学校示范辐射带动。深化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推动“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多形式对口帮扶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市现有小片区160个、学校709所、交流教师1399人;承担托管任务优质学校58所、农村受托薄弱学校66所,交流教师543人;办学集团43个。四是推进乡村普通高中达标内涵建设。7所乡村普通高中达标晋级。开展高三毕业班教学视导,组织省一级达标高中面向全市教学公开周活动,推动乡村高中有效应对新高考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实施乡村学校教研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推进“1+1+N”质量提升计划(1所强校对口带动1所乡村学校,开展送教送研下乡活动N场次)。11所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对口帮扶12所初中学校、14所普通高中学校;4所市直小学帮扶35所新校、薄弱校和乡村学校。选派市直学校142名教师赴农村支教,开展送教送研下乡优质课374节。二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2.64亿元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接入率、多媒体配备率达、师生网上学习空间开通率均达100%,出口带宽提速至100M以上,建设交互式多媒体教室22710间、录播教室1060间、专递课堂245间、智慧教室93间。
四、实施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工程
一是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投入1.3731亿元,扶持1832所薄弱小学校舍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二是提升乡村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投入3.163亿元,扶持27所乡村高中校舍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条件。三是支持乡村幼儿园建设。投入1.96亿元,扶持30所乡村幼儿园园舍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
五、实施乡村学生关心关爱服务工程
制定《“两不愁 三保障”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方案》(泉教计〔2019〕43号),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一是组织控辍保学清零攻坚行动。确定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33条措施,义务教育阶段仍辍学适龄儿童从6122人实现动态清零,其中125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全部复学。二是有效落实学生资助。累计下达学生资助资金(含省上)2.18亿元、受惠学生34万人次,无一学生因贫辍学、因学返贫。三是加强乡村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预防溺水等专项整治,加强学校安防建设。乡村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中小学每学年开设不少于12课时安全教育课程。安全专题活动、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完成率达99%以上,师生非正常死亡数持续下降。
六、实施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工程
一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中职招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吸引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接受中职教育,累计招生6.1万人、占招生数80.5%。二是推动农村职业学校建设。改善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设规范化等级以上中职学校18所、占比65%(比省标准高15%)。三是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优秀毕业生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到农村、农业职业学校任教。开展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养省、市级专业带头人18人、33人,名师工作室4个。
下一步,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和乡村校长助力工程,鼓励乡村教师参评名优教师并给予政策倾斜;要进一步提升乡村学校管理水平,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普通高中达标复查评估,深化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和多形式对口帮扶,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内涵发展;要持续提升乡村学校教研能力,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区域教研,深化城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优质校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乡村学校提升教学水平;要持续关心关爱服务乡村学生,对全市疑似辍学适龄儿童加强跟踪,落实“一人一案”分类帮扶。强化落实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课程,重点对乡村留守儿童开展安全教育,提醒家长落实监护责任。
泉州市教育局
2020年12月20日
(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