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 > 教育监管
晋江市晋兴职业中专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2017学年)
2018-01-05 00:11 阅读人数:1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晋江市晋兴职业中专学校创办于1991年9月,是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中职学校。2016年1月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项目校;201610月被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授予“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一批)”称号;经专家网络评审、实地核查、综合评议,20174月学校被确认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2017年培育项目院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7527平方米(101.24亩),建筑面积65221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950.5万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总值1916.99万元)。

学校开设涵盖轻工、教育、财经、信息、卫生、建筑六个大类13个三年制中专专业,并与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营养检测”五年制大专专业。财经商贸专业群被确定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电子商务专业、平面媒体印刷技术专业系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建成印刷包装与食品检测两个泉州市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紧扣“科学、创新、协调、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服务区域经济”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强化内涵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方向,着力提升学校现代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服务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态势,学校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福建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青少年道德建设实验校”等荣誉称号。

1.2 学生情况。学校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2773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210人),2016-2017学年度招生714人,全日制毕业生750人。学校充分抓住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契机,提升基础建设、内涵建设和服务功能,承担盼盼(晋江)有限公司、百事物流、晋江星级酒店餐饮服务企业、安踏有限公司、印刷包装企业等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及在岗员工继续教育,承担晋江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暑期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全年累计完成培训2300人次。

学年度

全日制

招生

非全日制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

巩固率

全日制毕业生规模

培训规模

2015-2016

972

264

2251

0.79

817

2153

2016-2017

714

29

2210

0.76

750

2300

变化情况

-26.54%

-89%

-2.37%

-0.03

-8.20%

6.83%

1.3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93人,并择优聘请行业协会、知名企业、高校专业技能精湛、知识丰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学校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相对合理,队伍较为年轻化,基本能适应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年度

教工数

专任

教师

在编教师

合同教师

师生比

专业课教师

双师/

双师比%

兼职

教师

兼职教师占比

2016

195

165

143

9

1:13.6

99

77/77.8

34

17.4

2017

193

171

139

20

1:13

100

83/83.0

34

17.6

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68人)占98.25%,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9人,较去年增加3人)占11.11%。在编专任教师中,聘为高级职称20人(新增2人,调出2人),占14.39%;聘为中级职称59人(较去年增加8人),占42.45%。学校现有泉州、晋江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5人次。

1.4设施设备。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5个(其中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印刷包装实训基地,泉州市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印刷包装实训基地、食品检测实训基地),建成各类实训实验室64间,校外实训基地40个,生均教学实训设备值8674.18元(比增2890.57元),可提供实训实习工位2539个(比增200个)。学校图书馆于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中学示范图书馆,现有藏书51179册(生均纸质图书23.2册,比增3.2册),电子图书资源5万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学校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组织、教育学生影响家长效果明显。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和“公民道德宣传月”等重要节日开展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坚持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2.8%,专业技能合格率为98%,体质测评合格率为94.3%。学生毕业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率为94.1%。学生展示出了当地中职生健康、积极、向上的风貌和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文明礼貌的职业精神。

2.2在校体验。学校以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施企业文化进校园机制,开设晋兴食品校园模拟公司、电商创业中心(“省钱怪”)、校园快递服务(“优优”小邮局)等模拟企业环境的实训场所,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邀请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和知名校友做客“儒林讲坛”作专题报告,利用每年一届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学校功能分区、建筑布局较为合理,校园环境精致美观,墙体文化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社团活动、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学校成立校园安全领导小组,构建安全管理网络,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95.8%、专业学习满意度95.8%、实习实训满意度94.5%、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9.0%、生活满意度91.9%、校园安全满意度98.1%、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等94.5%

2.3资助情况。2016-2017学年,上级兑现国家助学金拨款359000元,免学费拨款4781700元,186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2277人享受国家免学费资助;晋江市关工委拨款12500元,资助10名学生。除上述资助外,学校免除50名困难家庭学生住宿费12500元。学校阳光爱心互助基金资助困难家庭学生39人次,累计发放阳光爱心互助资金7800元;欣林餐饮资助学生10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15000元。

2.4就业质量。学校坚持“尊重学生个人意愿,择优推荐、重点向顶岗实习单位推荐”的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晋江本地的企业单位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学校与大自然印刷包装集团、盼盼食品福建有限公司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与晋江各星级酒店餐饮服务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推动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

2017年分专业直接就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情况

专业

毕业/

对口就业/

初始月薪/

升学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

44

15

2100

20

平面媒体印制技术(印刷工艺)

15

6

3050

8

服装(鞋类)制作与生产管理专

16

5

2412

3

计算机平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

14

7

2500

7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

24

2

2500

5

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

39

6

2560

15

电子与信息技术(工业智能装备应用与维护)

19

2

2326

6

药剂

94

40

2309

45

会计电算化

58

23

2375

26

电子商务

59

27

2433

12

物流服务与管理

45

25

2516

8

中餐烹饪

109

77

2703

3

学前教育

148

69

2029

73

建筑工程施工

21

1

2161

19

建筑装饰

31

1

2612

17

食品营养与检测

14

0

2261

14

合计

750

306

2428

281

学生和家长对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多数感到满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对工作的胜任程度、社会声誉、发展前景给予较高的评价(抽样满意度分别为91%、98%99%)。

2.5职业发展。学校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对接市场、紧跟市场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又积极融入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安全观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就业和创业指导,让教学实训对接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通过强化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来培养职业岗位迁移能力。通过学生参与校园模拟企业运作平台,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抓手,围绕“育人为本,质量求存,开拓创新,凸显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立足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特点制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专业建设机制。以财经商贸专业群和文创专业群两大专业群为核心,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定期调研论证、设置专业。紧跟区域产业结构,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了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把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集成电路)、电子与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食品生物工艺三个专业列为2018年区域职业教育“正面清单”专业。学校紧跟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按照工作过程、岗位能力分析、学生成长规律,各专业教研组走进企业,开展调研,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3.2教育教学改革。各专业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修订课程体系,制订可实施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标准。以拿毕业证所需课程为主线,以专业考证课程为方向,设置符合各自专业特点的课程,以最大化满足社会职业需求。各专业积极开发符合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在食品、印包、物流三个福建省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形成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本学年又推出了国学经典、幼儿故事、电商英语、建筑数学、会计基本技能操作等11门校本教材。围绕财经商贸和文创两大专业群建设,学校论证、通过了6门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开发。各专业依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分段推进、分层培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广“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一年基础、二年强化、三年提升”的课程体系,通过推行“订单培养、菜单教学”的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结合。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电子商务专业被列为通过省第二批 “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项目,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多专业联合实训公司模式”在中职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究》以泉州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荣获2017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优贝点心”项目获“和职教杯”首届福建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3.3 教师培养培训。学校在全力推进“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进程中,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下达的师资队伍建设任务,重点加强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新增泉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人,新增晋江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1人;暑假期间集中安排19批次249人次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两岸产学教育中心、北京华航唯实、北京络捷斯特、畅捷通等国内知名高校、培训机构、企业参加专项培训,提升了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宽了专业视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重点推进信息化教学培训,邀请包括杨克、陈观城、陈振源、李云龙等专家莅校讲座,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4 规范管理情况。学校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积极推进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邀请专业公司对学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人事、财务、资产”八个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核查,顺利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教育教学观念、学校管理理念、教育教学质量上有了新的推进。(1)立足常规,抓好教学管理。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展开各项教学活动;落实理论课、实训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训开出率;依托教育教学督导制度,了解教学情况,及时纠正偏差,加强对教师课堂授课质量的监控;按照上级要求逐步推行教学诊改,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各项教学质量监控措施进行了专题研究、论证与执行,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层次解决。(2)学生管理。坚持把学生管理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努力适应新时期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以创建泉州、晋江两级文明学校为目标,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要求,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和跟踪转化;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学生管理局面。(3)财务管理。以增收节支为出发点,坚持财务工作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按照规定做好收费管理,合理调配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的使用,为学校正常发展提供支持。(4)后勤管理。重点加强基建与采购管理,提升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严格遵守《晋江市教育系统零星修缮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学校零星修缮行为。(5)重视落实“平安校园”。各项工作重视校园维稳工作,大力加强学校治安防范和管理,构筑治安防范体系。推行安全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各岗位安全工作职责。(6)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教科研计划的管理,加强名师考核工作,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继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调整与完善,安排学校管理团队赴西安交通大学参加管理水平提升专题研修,提高管理团队管理水平。(7)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推动学校OA的运行。

3.5 德育工作情况。(1)开足开齐德育课程,注重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分年级开设《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课程,建设具有区域特点或学校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在原来《礼仪》校本课程应用的基础上,由谢志全老师负责开发了《传统文化读本》,将对学生进行系统讲授,在学前教育专业试行了《国学经典》教学。(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秉持“精致”理念,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中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教育特色,不断凝练学校核心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闽南地方特色文化进校园,成立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启动传统文化中心建设,启动校园景观提升工程论证工作,合理布置楼宇立面宣传,推动校园文化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实现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实施“书香校园”工程,改造学校图书馆,组织师生开展读书活动,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加强校园社团建设,支持学生社团活动,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十佳歌手大赛、合唱比赛、社团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和职业教育活动周、“爱心助学”、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和思想教育,展示中职学生风采,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3)精心组织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将竞赛活动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相结合,学生参与积极性强、参与度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7月荣获福建省优秀组织奖。(4)依托政教处、校团委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育;选聘优秀学生干部参与协助学校团务工作,加强班级团支部的建设指导。学校校长助理、学生会干部积极参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评比、志愿服务、社团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担任学生干部成为学生实践、锻炼的最好平台之一,学生干部在企业招聘中的优势明显,充分展示出我校学生“五自”管理的成效。

3.6党建情况。重视党建工作,切实做到从思想上带,从组织上带,从班子上带,从队伍上带,从作风上带,从工作上带。

加强思想建设。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法,全面学习党的十八大系列全会精神和十九大精神,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全面启动“双亮双比艳党旗”活动,通过“再创晋江奇迹、丰富晋江经验”、“学习廖俊波、吴永发同志先进事迹,做合格党员”等专题学习活动,积极探索党内组织生活经常化、党员教育常态化、支部作用长效化的有效途径,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提高党员政治理论素养,提高驾驭工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制度建设。执行并不断完善班子集体议事决策等制度,不定期召开校务会、行政会,重点研究“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领导、个别酝酿、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规范党员发展工作,提升发展党员质量。

加强作风建设。以支部“三会一课”为活动载体,结合党员目标管理考评、帮扶联系挂钩、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着力提高党员素养。深入推进效能建设,落实考勤、述职、考评制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办事、办公。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要求,以党的政治优势促进群团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活力。

加强廉洁建设。严格执行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廉洁奉公,率先垂范。结合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规范学习,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参加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和廉政教育,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落实《廉政约谈工作实施意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学校招生、基建采购、教师招聘、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工作。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引导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多从为师生的角度想事情,多从务实的角度办事情,筑牢拒腐“防线”,坚守廉洁“底线”,远离高压“红线”,用为师生、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人心。加强廉洁从教教育,引导教育学校教师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争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学校结合晋江市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共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育技能人才;校企双向互派师资、双向提供技术服务、双向对师生进行评价。依托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继续执行《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校企合作经费保障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和深度,新增签订合作协议企业4家,新增4家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新增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1家;企业实习接收专业教师挂职锻炼60人次,合作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到校兼课5人,接收就业的学生数达215人,学校举办社会培训,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累计2300人次。

4.2 学生实习情况。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学校根据上级要求,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详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落实购买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学生本地实习率达到67.36%。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利用“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项目校优势,搭乘集团化办学的东风,积极参与由泉州各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职业院校联盟活动。根据晋江市委、市政府要求,继续推进与晋江华侨职校集团化办学力度,资源共享、项目共建的集团化办学成效初步显现。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利用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培育校的专项资金,规划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规划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2017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本地就业率57.35%,用人单位满意率达86%以上。

5.2社会服务。学校立足服务晋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技能培训中心和开设在我校的磁灶镇社区学校,建立专业培训师资队伍,立足本职同时积极拓展对外技术服务。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培训,面向企业和社会进行技能、职业和学历提升培训,发挥职业学校在社会新生劳动力培训和鉴定主渠道中的作用。暑期开展了涵盖食品、烹饪、电子商务、学前教育(育婴师、保育员)等专业的5场次社会培训;组织学生下乡开展技术服务6次;各主干专业多次安排骨干教师下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依托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特色项目支持建设的传统文化中心,开展国学教育、闽南传统技艺教育,包括著名南音艺术家王大浩教授、泉州南音传承中心、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晋江市传统文化促进中心等非遗传承人物、机构纷纷到校协助开展文化传承工作。承办泉州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工业分析赛项),承办泉州市公开教学周活动和晋江市公开教学周活动,承办泉州中职食品化工类专业中心教研组会和泉州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工业分析赛项)工作会,承办晋江市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学校的办学成效吸引了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的关注与报道12篇次,承接北京大学、江南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闽江师专等高校调研7场次,接待福鼎职校、厦门信息学校、长春公共关系学校、广州财经职校、海南商业学校等省内外兄弟学校到校交流12场次。

5.3对口支援。继续与晋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好特教中职食品班、烹饪班,得到泉州市和晋江市两级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一年多来,学校继续安排食品、烹饪专业优秀教师到晋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授课,外派的教师基本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特教班的教学有声有色,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超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晋江市财政根据政策文件足额拨付公用经费(2017年拨付63.76万)、免学费资金(2017年拨付375万)及国家助学金(2017年拨付16.375万)。同时,加大教育专项投入,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师队伍建设(2017年分4期拨付预算外经费93万、拨付教师培训经费16.78万、拨付办学和就业补贴32万)。

拨入2017年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培育校、2016年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等项目专项资金519万。

6.2政策措施。晋江市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晋江市教育局重视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在招生工作中,在一级达标中学切线前即切出一定比例的生源给中职学校组织报名,为中职学校选择优质生源提供保障,有助于提高中职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办学质量。学校办学有充分的自主权,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在学校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及时调整部分专业的办学方向;参加晋江市教育局赴高校专场招聘活动,入编2名专业课教师;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行招聘6名教师(4人聘为晋江市合同教师,2人聘为校合同教师),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晋江市出台班主任绩效考评实施意见,按6000/.年下达班主任绩效考评奖金。

7.特色创新

7.1电子商务专业以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推行了“446”课程体系,以“电子商务创业中心”为基础,探索完善“31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学期基础理论+一学期校内仿真模拟实训+一学期师徒结对”,全面推行“校园电商O2O”和“省钱怪”。利用企业的优势把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请到课堂当兼职教师,把企业实际的项目带到课堂,使教学过程真题真做,利用师徒结对,为师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平台,真正使校企深度融合。

7.2传统文化德育模式。南音校园传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结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20175月份,我校正式成立“儒林南音社”,聘请泉州南音传承中心的优秀专业演员来校任教,首批学员有16名老师和8名学生,我校副书记、副校长谢志全老师、工会专职副主席朱义彬老师的加入,更是给南音社带来极大的鼓励。随着南音教学的发展,9月份“儒林南音社”正式升级为“晋兴职校南音传承中心”,并发展第二批12名新学员,目前南音传承中心已有32名成员。南音传承中心除了每周一次的专业教学,每天都由我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王英成老师带领师生训练一小时,成效显著 ,目前学生已熟练掌握《绵答絮》、《直入花园》,《风打梨》等几首传统曲目的演唱和演奏,并在学校文艺晚会、社团之夜、新生入学训练等平台崭露头角。11月份,著名南音艺术家,南音省级传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南音联谊会常务理事、泉州市曲艺家协会南音专业委员会会长、硕士生导师王大浩教授及泉州南音传承中心的青年艺术家一行六人莅临我校作《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聆听和鉴赏南音》专题讲座,学前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及部分领导教师到场聆听讲座,对我校南音传承工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会后还就聘请王大浩教授在我校建立“南音大师工作室”达成初步意向。未来愿景:通过两年的努力,不断扩大和深入南音的校园传承工作,加强和专业剧团的合作共建,成立晋兴职校南音艺术团,将南音教学引进学前教育专业课堂,实现南音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学校内涵建设的深度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学校将一改过去只重视硬件建设的倾向从办学理念、学校治理、办学机制三个维度入手,高度重视学校的内涵建设,并以特色与创新项目的建设为契机,营造特色又浓郁的校园文化,提高文化布置格局、品味,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8.2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需要加强。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变年轻教师居多带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负面效应,强化大局意识、协作意识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和建设;二是加强年轻教师业务知识、业务能力和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力度,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三是进一步完善评聘分离的职称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向上、奋进的激情和活力;四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绿色通道,引进专业骨干教师和带头人,更好地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8.3专业设置与规划建设需要加强。学校13个专业之间联系的紧密度比较松散,给专业群的建设带来不少的难度。今后学校将立足区域产业的需求,对专业设置与规划建设做适当的调整,逐步形成以专业群的共建来调整专业布局,以专业群的建设带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8.4数字校园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学校数字资源的建设、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距离智慧校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建设中,将把它作为学校工作重点之一加以重视,将信息技术与各种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率。

8.5现代学徒制的运行力度需要加强。现代学徒制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捷径,学校将在平面媒体印刷技术、电子商务两个已经开始作为省级试点项目推行的基础上,面向其他专业,特别是在烹饪、食品等专业推广现代学徒制。

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年,特别是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的建设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校全体师生将再凝心、再聚力,为建设“管理更细、专业更精、队伍更强、质量更优”的示范学校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