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 > 高中教育
泉州市教育局关于推行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来源:泉州市教育局 2021-12-20 14:33 阅读人数:1

各县(市、区)教育局, 泉州台商投资区教育文体旅游局,各有关学校:

  为贯彻落实好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高中教育质量全省走前列”的工作要求,加快推动我市高中教育优质发展、高效发展、科学发展,经市教育局局务会研究同意,决定推行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详见附件1)。为确保工作任务高效有序推进,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制定《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项目清单》(详见附件2),现印发你们,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及时部署。市教育局已成立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领导小组(详见附件3)。各县(市、区)教育局、各联合体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落实,成立相应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小组,按照《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建设方案》《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项目清单》要求,及时动员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抓早抓好。

  二、上下联动,全力推进。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树立大局观念,统筹意识,形成全市“一盘棋”思想,明确一名分管中学教育的领导负责落实;联合体成员校(详见附件4)校长要加强与其他联合体学校沟通协作,严格按照项目清单提出的任务,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推动“158”工作机制落地落实。

  三、加强跟踪,强化反馈。市教育局将定期调度,定期会商,定期通报,加强推进联合体学校协作发展过程的协调、跟踪、督办,以确保项目任务清单快速、高效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各县(市、区)教育局可及时将工作进展、存在困难及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反馈至市教育局中教科或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市教育局中教科联系人:孔福美,联系电话:13959907699;市教科所联系人:姚承佳 ,联系电话:13850702676。

  

    附件:1.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建设方案

        2.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项目清单

        3.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领导小组

        4.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成员学校名单

  

 

泉州市教育局

2021年11月29日

  附件1:

  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建设方案

  为加快推动我市优质高中联合体科学发展,全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辐射带动我市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品质加速提升,构筑我市普通高中优质发展新高地。现就推进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建设(围绕1个目标,建立“5个机制”,开展“8个项目”)提出如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树立全市普通高中教育“一盘棋”思想,围绕建设普通高中优质发展联合体,构建县(市、区)齐抓质量大格局,在学校间架起一座共建共享“立交桥”,发挥优质学校之间的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效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示范带动全市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新一轮整体提升。

  二、工作目标

  围绕“泉州高中教育质量在全省范围走前列”这一目标,坚持“优质均衡、科学共融、共建共享、创新驱动”的工作思路,优化完善优质高中联合体项目,聚焦高考质优生培养,深度挖掘各校优势,对标高位,取长补短,推动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质量更富内涵、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学校办学更有特色,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优质高中联合体建设成全省中学联盟办学改革的泉州样板,办出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

  三、运行机制

  (一)建立“5个机制”

  1.建立资源联享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程资源共建、优质师资共培、教育科研互通、命题资源共享、现有信息资源整合,促进联盟学校良性互动。

  2.建立研训联动机制。整合学科教研基地校和强基计划学科联盟学校的教研资源,积极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依托名师资源,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协同教学与研讨等活动,引领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3.建立项目联建机制。联盟学校聚焦新高考、学科竞赛等关键领域,确定共同攻坚的研究项目,组建骨干教师团队,聘请指导专家,定期开展研究活动。

  4建立尖子联育机制。建立联盟学校质优生尖子库和储备库,结合强基计划和学科竞赛等,搭建竞赛强基培优一体化培训体系,开展质优生集训培育。

  5.建立管理联通机制。充分发挥联盟学校的优势作用,打破校际壁垒,促进“管理互促、业务互帮、优势互补”,推进联盟学校间分享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经验,互通互学互进。

  (二)开展“8个项目”

  1.优化提升项目。每年高考后,市教科所面向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开展回访和专题调研,了解当年度各校质优生培养情况,针对不足和需求制定项目优化提升方案。各联盟学校基于校情,总结质优生培养经验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每年召开两次项目交流会,由市教育局和市教科所组织,轮值学校承办,研究评估项目开展情况,共商项目优化方案。

  2.质优生选拔项目。市教育局和市教科所要确立质优生梯队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选拔标准,跟进各校选拔情况,逐步建成我市质优生尖子库和储备库。指导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苗子的早期发现,创新人才培养的周期前移(延伸至初中),在高中自主招生中的拔尖人才培养苗子选拔等机制,力促各校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质优生培养机制。

  3.强师培训项目。市教育局要“牵线搭桥”,搭建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师资交流平台,建设教师工作坊,由各校轮值开展教师跟岗、学术研讨、讲座培训等活动。市教科所结合普通高中新教材与新高考,每年开展2次以“强基计划师资培养”为主题的教师研修培训,推进以高中监测命题团队和学科竞赛教练为核心骨干的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4.强基校本课程研发项目。市教科所统一协调和组织研发融合高考培尖、竞赛基础、高校自主校测考试范围的强基计划校本课程教材,指导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依托学科教研基地,以兼职教研员、竞赛主要教练、教研基地校和强基联盟校的实验班教师为骨干力量,分学科开设常态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训校本课程。优质高中联合体各学校发挥学科基地校优势,组织教师团队开发强基校本作业本,推进各校作业本交流共享。

  5.质优生集训项目。一方面,继续组织强基计划高校自主校测泉州集训班培训,针对清华北大等C9高校的强基校测,扩展参训规模,提升强基项目的高校覆盖面。另一方面,组织高分突破培训,以线上培训为主,线下集中培训为辅,组织监测成绩前230名(物理方向前150、历史方向前80)的学生,及各一级达标校优秀生群体,推进各学科高考选拔性压轴试题的高分突破培训工作。

  6.学术研讨项目。市教育局组织每年2次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学术研讨活动,上半年聚焦高考备考冲刺研讨,下半年聚焦高考质量分析及新学年高考备考计划研讨,由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轮流举办。市教科所统筹安排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每学期开展2至3次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联合体的业务研讨或研训活动,由联合体学校轮值承办并依托钉钉平台线上同步进行,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通过专项调研、考察研修、专题论坛、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研训活动结束后形成成果简报,并将学术成果汇编成册内部刊发。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共组科研团队,共同申报课题,推进教育教学共研共进。

  7.资源集聚项目。常态推进线上资源共享,市教科所统筹建立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资源共享库,各校积极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命题资源、学术资源等。同时,推动各学校互相开放图书资源、教改教研、命题研究、新高考各学科题库、竞赛题库等权限,提倡各校共享合作办学高校资源,在优质高中联合体内实行“资源互访零门槛”,打破信息壁垒。

  8.质量监测项目。市教育局建立质优生尖子库和储备库跟踪调查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市教科所牵头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实现学生动态进出。组织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定期开展质优生质量监测,由轮值校承办。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要做好顶层设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检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局长担任组长,相关分管局领导为副组长,中教科、教师工作科、财务科、教科所等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推进办公室。 办公室要指导督促项目实施,纳入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各项目推进情况。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立足校情,科学规划,明确责任,精准发力,扎实推进。

  (二)构建推进机制。要在尊重各自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找准校际共赢结合点,逐步构建起学校主体、管理共进、资源共享、师资共培、学生共育、课程共建、发展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同时,落实经费保障。每年市教育局划拨一定建设项目专项活动资金,用于市强基计划学科教学联盟建设项目,资金委托市教科所管理,统筹经费使用管理。

  (三)强化动态跟踪。市教育局加强统筹、指导和服务,及时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和改革经验。建设项目每三年为一个推进周期,在推进周期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履行相应职责的情况调整或增删部分学校。

  附件2:

  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项目清单(2022年1月-2024年1月)

序号 工作项目 目标要求及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1 优化提升项目 开展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回访和专题调研,了解当年度各校质优生培养情况,及时优化调整全市、各县(市、区)质优生培养方案。 中教科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每年高考后
2 基于校情,及时总结质优生培养经验和不足,形成阶段性小结;优化调整学校质优生培养方案,形成年度总结和计划。 联合体各学校 每年两次 (1月、8月)
3 阶段性召开项目交流会,研究评估项目开展情况,及时调整方向。 中教科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每年两次 (1月、8月)
4 质优生选拔项目 确立质优生梯队培养模式,明确选拔标准,跟进各校选拔情况,建成我市质优生尖子库和储备库。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持续推进
5 各校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质优生培养机制,探索拔尖人才培养苗子早期发现,创新人才培养周期前移,在高中自主招生中的拔尖人才培养苗子选拔等机制。 中教科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持续推进
6 强师培训项目 搭建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师资交流平台,建设教师工作坊。 教师工作科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持续推进
7 常态化开展教师跟岗、学术研讨、讲座培训等活动。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持续推进
8 结合普通高中新教材与新高考,开展以“强基计划师资培养”为主题的教师研修培训。 市教科所 财务科 每年两次
9 推进以高中监测命题团队和学科竞赛教练为核心骨干的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工作科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持续推进
10 强基校本课程研发项目 组织研发融合高考培尖、竞赛基础、高校自主校测考试范围的强基计划校本课程教材。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持续推进
11 以兼职教研员、竞赛主要教练、教研基地校和强基联盟校的实验班教师为骨干力量,分学科开设常态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训校本课程。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持续推进
12 各县(市、区)组织教师团队开发强基校本作业本,推进各校作业本交流共享。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持续推进
13 质优生集训项目 组织强基计划高校自主校测泉州集训班培训,针对清华北大等C9高校的强基校测,扩展参训规模,提升强基项目的高校覆盖面。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每年2期
14 组织高分突破培训,以线上培训为主,线下集中培训为辅,组织监测成绩前230名(物理方向前150、历史方向前80)的学生,及各一级达标校优秀生群体,推进各学科高考选拔性压轴试题的高分突破培训工作。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每年2期
15 学术研讨项目 组织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学术研讨,上半年聚焦高考备考冲刺研讨,下半年聚焦高考质量分析及新学年高考备考计划研讨。 中教科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每年2次
16 组织开展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联合体业务研讨或研训活动,由联合体学校轮值承办并依托钉钉平台线上同步进行。研训活动结束后形成成果简报,并将学术成果汇编成册内部刊发。 市教科所 资源配置中心 联合体各学校 每学期2次
17 发挥各校学科优势,共组科研团队,共同申报课题,推进教育教学共研共进。 市教科所 联合体各学校 持续推进
18 资源集聚项目 建立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资源共享库,各校积极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命题资源、学术资源等。 市教科所 联合体各学校 持续推进
19 各校互相开放图书资源、教改教研、命题研究、新高考各学科题库、竞赛题库等权限,共享合作办学高校资源。 联合体各学校 持续推进
20 质量监测项目 建立质优生尖子库和储备库跟踪调查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 中教科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持续推进
21 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实现学生动态进出。 市教科所 持续推进
22 组织优质高中联合体学校定期开展质优生质量监测。 市教科所 各县(市、区)教育局 联合体各学校 每年2次

 

  附件3:

         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领导小组

  组 长:黄世界  市政协党组成员、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刘殊芳  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副局长

  徐昌裕  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成 员:蔡玉霖  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

  林贵福  市教育局中等教育科科长

  庄辉竑  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科长

  林美环  市教育局财务科科长

  汤向明  市教科所所长

  高雄飞  市教育局资源配置中心主任

  联合体各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林贵福同志兼任。

  附件4:

            泉州市优质高中联合体成员学校名单

  市 直:泉州五中、泉州培元中学、泉州一中、泉州实验中学、泉州外国语学校

  鲤城区:泉州七中

  丰泽区:泉州城东中学

  洛江区:泉州第十一中学

  晋江市:晋江一中、晋江养正中学、晋江季延中学

  石狮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石狮石光中学、石狮一中

  南安市:南安一中、南安国光中学

  惠安县:惠安一中、泉州第十六中学

  泉港区:泉港一中

  安溪县:安溪一中

  永春县:永春一中

  德化县:德化一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