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洛江区第三实验小学。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讲师王志文通过环保课堂《高分子世界 神奇的秘密》,带领小记者们走进高分子世界。现场,王老师进行了人造雪花、蛋糕模型、彩虹水精灵等小实验,让小记者们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高分子材料。随后,王老师向小记者们揭开了高分子对环境污染的过程,提醒大家做好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塑料制品使用,从而保护环境,减轻地球负担,还天空一片湛蓝。
“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由泉州市生态环境局、东南早报联合主办,自2018年启动以来,活动走进数十所中小学校,在校园内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2022年,活动获评福建省优秀公众参与案例。
(记者 林婷瑜 通讯员 周静云)
★走进塑料的世界
□小记者 伍诗宸(洛江三实小五年级)
王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塑料的世界,塑料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高分子”,它的性质十分稳定,质轻、防水,又耐用。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得力的小帮手,我们的吃喝住行都离不开它,它可以制成塑料瓶、塑料袋、雨衣、雨伞、鞋子等,但如果处理不当,它的危害可大了。比如,有些含有高分子材料的衣服,在洗衣服时会排出包含大量微塑料的脏水。这些微塑料排到江河湖海时,对鱼、虫、鸟、兽非常不利,甚至对我们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此外,塑料袋虽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它们难以降解,一般的塑料降解需要100至200年,而完全降解则需要1000多年。所以我们一定不要乱扔垃圾,要做好垃圾分类以及回收利用!(指导老师:黄淑清)
★把环保融入日常生活
□小记者 庄元晞(洛江三实小四年级)
这次讲座打开了我的眼界,原来高分子的世界如此精彩神奇。高分子遍布于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穿的衣服,吃的添加剂,住的房屋,行的交通工具,都有它的影子。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塑料制品了,有人把塑料的发明列为最糟糕的发明之一,因为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作为学生,我们要正确使用塑料制品,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比如用保温杯替代塑料杯;使用布制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对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尽量重复利用,并做好垃圾分类……我们要努力把环保融入日常生活中,当一名环保小卫士,为绿色生活环境出一份力、添一份美。(指导老师:赖丹红)
★认识生活中的高分子
□小记者 李洁雯(洛江三实小四年级)
讲座中,王老师进行了人造雪花、蛋糕模型、彩虹水精灵三个实验,让我们认识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瞧,老师在做蛋糕模型实验呢!当他在两个盛有聚氨酯发泡剂的杯中分别加入红色和绿色的食用色素时,一点变化也没有,可隔了一会儿,红色和绿色的泡沫溢出了杯口,像冰淇淋一样细腻,又像棉花一样柔软。原来,高分子材料就藏在了我们的食品之中呢!王老师也提醒我们,我们应该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对环境的危害,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减少购买合成衣物,此类衣物只在必要情况下清洗,以此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指导老师:陈新强)
★做好垃圾分类
□小记者 吴彦莹(洛江三实小三年级)
通过王老师的讲座,我才恍然发现:原来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塑料制品,对环境却有很大的危害。废旧塑料很难降解,进入环境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养分和水分的吸收;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是死亡;填埋处理的塑料会长期占用土地;混合塑料的生活垃圾也不适用于堆肥;生活垃圾中分拣出来的塑料无法保证质量也很难回收,并且塑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微塑料已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循环系统。塑料对人类的危害长久且深远。
塑料制品的身影无处不在,限塑、禁塑迫在眉睫。替换掉一些不必要的塑料制品,不仅有益于自身健康,也是对地球环境的一种保护方式。解决塑料危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做好垃圾分类,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减少留在自然环境中的塑料制品。(指导老师:杜远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