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蓝图 ·两会云客厅】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
来源:泉州晚报 2024-01-11 16:16 阅读人数:1

  去年以来,泉州精准发力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开展500强企业、龙头企业等专场签约,新签约项目超2200个,招商引资工作呈现质量高、体量大、数量多、推进快的良好态势。

  今年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持续开展“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加大500强企业招引力度,把服务本地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作为最好的招商引资,更加注重抓新赛道项目签约落地、存量项目开工投产,推动新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力争开工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00个。

  展望新的一年,如何延续强劲势头,让招商引资持续成为推动泉州高质量发展热潮的重要力量?昨日,“融媒通两会”工作室邀请代表委员并连线相关部门负责人,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嘉宾名片

  市招商办负责人(场外连线)

  颜禧童 市人大代表、福建德盛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黄华春  市政协常委、泉州市侨界青年联合会会长

  获得感

  内联外访 持续掀起投资泉州热潮

  市招商办负责人:去年,各级党政“一把手”率先垂范,引领带动全员南下“粤港澳”、北上“长三角”、西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内联“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外访东南亚、日韩与欧美……招商引资动作频频,硕果累累。特别是携手500强企业战略合作、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等专场签约活动接连举办,持续掀起投资泉州热潮;与此同时,星云智慧新能源新基建项目、盛屯碳酸锂新材料产业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逐步夯实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累计签约正式合同项目1949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21.35%。项目开工方面,2022年正式合同项目开工1421个、开工率62.3%;2023年正式合同项目开工976个、开工率50.1%

  

  颜禧童 市人大代表、福建德盛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新的身份 更多责任感和价值感

  颜禧童:去年,在被聘为泉州市招商大使后,明显感到自己身上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价值感。以往,作为某一特定行业里的企业负责人,所了解和捕捉到的招商信息都是有限的。但是有了招商大使这个身份,就更需要及时了解本地招商环境、产业环境等等,做好各方面的调研,透过各种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问题。

  “春江水暖鸭先知”,民营企业家对政策和市场的触觉最为灵敏。在促成招商过程中,有了招商大使这一身份,对于我们联络客商、策划项目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黄华春 市政协常委、泉州市侨界青年联合会会长

  贡献力量 当好民间外交生力军

  黄华春:作为招商大使,过去一年我协助对接了100多场招商协调会,介绍了20多个项目到泉州,其中有两个项目签约落地,涉及科技创新和文旅领域,总投资约52亿元。同时,作为泉州市侨界青年联合会会长,发挥了“侨青年”品牌的作用,经常走出去、请进来,切切实实成为民间外交生力军,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期盼

  全力攻坚 力争全年新签招商项目投资总额1万亿元

  市招商办负责人: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中走前头、作表率。2024年,市招商办也将继续深耕“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力争全年实现新签招商项目投资总额1万亿元,同时实现开工率、投产率“双提升”。

  狠抓增资扩产,新的一年,市招商办将树牢“服务好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的理念,千方百计挖掘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或计划,举办2024年泉州民企百强评选活动,强化市四套班子领导挂钩百强民企等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增资扩产项目台账、倒排节点、定期调度,推动项目早日开工投产,全力挖潜增效。

  坚持招大引新,将重点聚焦500强等龙头企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投资效益好的新赛道项目,集中力量全力攻坚,实现从“招商引资”到“选商选资”的良性转变,计划上半年举办1场500强或新赛道项目签约活动。

  做好“普查”让招商有魅力有活力

  颜禧童:去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大抓招商。新的形势也给我们带来思考,为什么企业和项目要选择泉州?

  在我看来,泉州的招商引资工作要以规划为引领,不仅要“引资”还要“引智”。建议要做好两类的招商资源“普查”。一方面是本地的要素保障普查,这里面包括对土地、海洋、港口、矿产等等资源的普查和摸底,让想要来泉投资的企业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做好泉州的人文、人才资源“普查”,让招商更有魅力,更有活力。人是最大的资源,在招商引资上,我们要跳出泉州看全国,建立起人才资源库。比如泉州在各地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院士专家、政企主要负责人等,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招商的效应持续放大。

  在人文资源方面,泉州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精神联结着世界泉州人。我们要持续用好“乡情纽带”,吸引泉商回归。对于泉商回归的企业,制定相关政策、谋划好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做足保障,引导在外泉商投资家乡、建设家乡。

  加强合作 推动“异地研发、本地转化”

  黄华春:看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到推动“异地研发、本地转化”,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30%以上,我觉得这也是今年我努力的一个方向,到高校众多、大院大所众多、专业科技成果众多的城市进行科技研发合作,这是“0—1”的一个过程。再把科技成果拿到本地转化,实现“1—N”。今年我还将继续在文旅、科技创新等招商领域发力,积极走出国门加大招商力度,为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金点子

  发挥优势 抢先布局“医药化工”

  颜禧童:破解招商引资难题,需要在思维和战略上勇于突破。建议泉州的招商方向可以在一些细分赛道上持续发力。比如在医药化工领域,泉州拥有石化这一千亿产业集群,立足石化产业链完整、化工园区综合实力强的优势,加强产业链延链补链,抢先布局医药化工这一新“蓝海”市场,在这一领域招大引强,推动形成新的医药化工产业链条。

  倾听需求 推动优势龙头企业产业链精准招商

  黄华春:在一年的招商实践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泉州作为投资创业热土涌现的满满活力,也发现了在体制机制中仍有待完善的地方。招商是企业与政府双向奔赴的过程,有诺必践和优化营商环境,是让企业更有获得感的关键。比如,应该研究出台相应的投资容错机制,完善政府招商绩效考核机制,为一些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营造相对宽松的落地条件。其次,更为精准了解招商需求,可以多多倾听优势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有针对性进行招商,更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比先进地区,我市的营商环境仍有改进的方向。今年,大力发展演艺经济也写入了市政府工作报告,但是我们在实际招商过程中也发现,演唱会项目在落地审批过程中还比较复杂和冗长,希望有一站式窗口进行审批。

  下期预告

  “融媒通两会”将邀请代表委员,围绕泉州“打造千亿旅游产业”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话题讨论:1.登录“泉州通”APP,进入“聚焦市两会”专题,在“融媒通两会”留下您的意见建议;2.登录泉州网,在直播泉州@泉州两会 留言;3. 在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泉州网、泉州发布的官方微信或微博留言;4.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留言。

  

  扫码进入“融媒通两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