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为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这项“时尚的工作”,我们泉州市都做了哪些努力?接下来,我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会怎么去做?
(一)坚持高位推动。市本级成立以市委、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为总督导,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职能组。印发市直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形成合力、各尽其责。(二)深化党建引领。垃圾分类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创建16个星级垃圾分类“党建+”邻里中心。(三)推进依法管理。先后出台《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泉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范各类垃圾全过程管理。(四)夯实分类硬件基础。建成1367座“十有”标准的垃圾分类屋(亭),配备专兼职督导员898余名,专门对垃圾分类进行督导。(五)努力推动习惯养成。以分类示范创建为抓手,推进垃圾分类提质扩面。编印富有泉州特色的中学、小学、幼儿三个版本的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安排相应课程教学。设立每月15日为“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建成并投入使用18座科普教育基地,引导社会大众正确认识垃圾处理问题。
下一阶段,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前端分类引导、终端处理设施“双向”推进,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管理系统。重点在以下5个方面推进垃圾分类,一是积极营造氛围、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创建星级垃圾分类“党建+”邻里中心;三是培育示范典型,探索泉州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四是组织开展“桶车一色”专项整推行厨余垃圾直运;五是开展常态执法,形成震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