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科普|学会体重管理 享受健康生活
2025-04-08 16:37 阅读人数:1
   关注老年生活,守望银龄人生。深入实施“银龄科普”行动,构建线下为主、线上补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银龄科普宣传体系,提升老年人科学素养和数字技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泉州市科协联合泉州开放大学、泉州广播电视台推出老年生活馆栏目

本期银龄科普看点:

学会体重管理 享受健康生活

近期,“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泉州市疾控中心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市民朋友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管理体重。

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跟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比如体重异常的问题。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脂肪肝、代谢综合征、肾病、痛风,甚至一部分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肥胖是一种由体内脂肪过多堆积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重异常增加、体脂率超标,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行为、代谢和内分泌等,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体质指数(BMI),BMI=体重/身高2(kg/m2),对于中国成年人来说,BMI在18.5—23.9为正常范围,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泉州市疾控中心地方病与慢性非传染病防制科科长 范桂生)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超重,每6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肥胖。肥胖的发生与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市民朋友平时要注意合理膳食,控制总能量摄入,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限制油、盐、糖的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保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增加食欲,导致肥胖;保持良好心态,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也会导致暴饮暴食,增加肥胖风险。专家提醒,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春季谨防 外耳道炎

春天万物复苏,但潮湿的天气和花粉纷飞的环境却让外耳道炎有了可乘之机。外耳道就像一条迷你隧道,皮肤薄如蝉翼,稍不注意就会“闹脾气”,出现红肿、瘙痒、流脓等症状,严重时痛到连张嘴吃饭都困难。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丁雅婷提醒,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外耳道炎。

丁雅婷介绍,外耳道是耳朵中连接耳廓和中耳的管道,负责传导声音。当这个区域受到细菌或真菌感染时,会引发耳朵瘙痒、耳内潮湿、听力减退以及耳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耳内异味或流出分泌物。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影响听力及生活质量。

春季是外耳道炎的高发期,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该病。丁雅婷说,春季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引发外耳道湿疹,导致耳朵瘙痒难耐,甚至渗出液体。另外,游泳后耳道积水或洗澡时水流入耳,都可能让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乘虚而入;棉签挖耳,却可能划伤皮肤,给细菌开“后门”;美容店采耳工具若消毒不严,还可能感染真菌。

为预防外耳道炎的发生,丁雅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前戴上防水耳塞,上岸后倾斜脑袋单脚跳,甩出水分。

二、过敏体质防护:春季外出戴帽子防花粉,耳痒时用冷敷代替抓挠。

三、避免频繁掏耳朵:正常人耳朵内会产生耵聍,俗称“耳屎”。耳道是一个微生态自然平衡的环境,外耳道有很多毛细胞,正常情况下,人们在日常咀嚼和张口过程中可以通过震动将外耳道分泌的耳屎和油脂自行缓慢排出。

从医学角度讲,适当的耳垢可以滋润外耳道皮肤,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耳道深处,具有一定保护功能。所以,一般不需要经常掏耳朵。如果需要清洁耳朵,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

医生提醒,如果耳朵出现明显、长时间的痛痒感,或者突然无明显诱因的听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相关专科进行检查,千万不要自行乱掏。

 

鲜美春菜上市 好吃不能贪嘴

眼下,春笋、香椿、韭菜、茭白、蚕豆、芦笋等鲜美春菜纷纷上市。春菜虽好,但不能贪吃!消化科医师介绍,一些春菜也有自己的“小脾气”,大家要适量食用,才能吃得开心又放心。

春笋是春天的“山珍”,脆嫩爽口,无论是炒肉还是炖汤,都让人欲罢不能。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吃春笋,每年春天都有不少人因为吃春笋导致肠胃不适。

介绍,春笋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和粗纤维,吃多了容易刺激肠胃,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弱的人要少吃,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更应避免,不然可能会加重溃疡,甚至造成穿孔。“春笋性寒,脾胃虚寒的人也要适量食用。”医生提醒,春笋烹饪之前记得用开水焯一遍,可以去除部分草酸。

香椿是春菜中的“贵族”,独特的香气让人一闻就上头。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简直是春天的标配!香椿中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因此,食用香椿前记得用开水焯1至2分钟,既能保留香气,又能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另外,香椿性偏寒,脾胃虚寒的人要适量食用。在香椿类菜肴中加入少量姜末,能减少寒性食材对身体的影响。

韭菜被称为“壮阳草”,不仅味道鲜美,还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春韭香,夏韭臭”,春天的韭菜品质最佳。韭菜性温,吃多了容易上火,尤其是阴虚火旺的人要少吃。另外,韭菜中的粗纤维较多,吃多了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所以适量为宜。

茭白被称为“水中人参”,洁白如玉,口感鲜嫩。但是,茭白性寒,吃多了容易伤脾胃,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另外,茭白中含有较多的草酸,摄入过多的话,不仅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影响骨骼健康,对胃肠道也不好。

蚕豆是春天的“豆中之王”,无论是炒着吃还是煮着吃,都让人回味无穷。但是,蚕豆中含有较多的嘌呤,吃多了可能会引发痛风,尤其是痛风患者要少吃。另外,蚕豆性温,吃多了容易上火。

医生特别提醒,有些特殊人群吃了蚕豆会出现贫血、发烧等症状,需要警惕“蚕豆病”。

芦笋被称为“蔬菜之王”。但是,芦笋性寒,吃多了容易伤脾胃,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另外,芦笋中含有较多的草酸,食用应以适量为宜。

医生还提醒,入春后,一些公园绿地常常会见到市民挖野菜,其中也有不少安全隐患。除了市民可能认错误摘有毒野菜之外,长在住宅区、公路边绿地的野菜还存在农药、污染、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